课后训练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一、选择题1.(2011·浙江杭州萧山高三月考)下列关于下图中我国第一代中央领导人所穿服装的表述,错误的是()。A.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期B.由孙中山设计的中山装C.曾在中国一度非常流行D.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2.下面这组图片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女子服饰的变化,产生这一变化的社会原因有()。①服饰质地和款式的不同②社会变革的推动③“欧风美雨”的影响④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3.下列历史现象反映了近代西方饮食文化对中国传统食俗产生重要影响的是()。A.洋葱进入老百姓的饭桌B.粤菜等四大菜系的形成C.中国人开始经营西餐馆D.中餐与西餐并行于中国4.下列图片所示居室建筑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的近代中国同时并存。其中,具有典型的中西合璧特征的是()。5.(2011·江苏东台中学高三月考)1913年9月5日《大公报》载:“近来法庭诉讼,男女之请离婚者,实繁有徒,此皆前所未有,而亦社会所不乐为者也。”这一记载说明当时()。A.妇女地位逐渐提高B.家庭观念丧失殆尽C.大众赞同离婚行为D.婚姻方式彻底变化6.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举行婚礼,下图是当时婚礼的照片。我们从中可以发现()。①时人已经穿着西装礼服②中国已经出现西式婚礼③传统婚礼已经销声匿迹④高官显贵都不愿穿长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2011·浙江文综)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8.(2009·广东单科)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筒洋袜短脚裤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二、非选择题9.(2011·豫南九校高三联考)妇女地位的变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风气的折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清末民初,近代中国第一部论述妇女问题的专著《女界钟》,将婚姻自由与追求自由平等的革命要求结合起来,认为“曾是区区婚姻之自由而不能夺,而乃对万象以言革命,吾知其必无成”。所以,在清末,随着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女子解放运动的高涨婚姻变革的浪潮汹涌而起。——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女学的兴起和女子受教育权利的确立,救亡图存的需要和女性自身的初步觉醒,使得女子将自身的解放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响亮地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妇亦有责焉”的口号。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妇女解放不断地向前推进。——安徽人文讲坛《天下兴亡,匹“妇”有责》请完成:(1)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清末民初我国妇女地位发生的变化。(2)结合材料一、二,归纳说明我国近代前期妇女解放的社会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指出妇女地位变化所折射的历史发展趋势。10.识读下列图文材料:材料一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上书《请禁妇女裹足折》和《请断发易服改元折》,认为女子裹足,不能劳动;辫发长垂,不利于机器生产;宽衣博带,长裙雅步,不便于万国竞争的时代。为了“与欧美同俗”,他说:“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材料二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毛式中山装”一统中国服装市场(见图1);如今,我们的服装不拘泥于一种风格一种潮流,而能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服饰上,演绎出许多文化的味道来(见图2)。请完成:(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提炼康有为的基本主张并分析其目的。(2)结合材料二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服饰演变的基本趋势及其主要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我国近现代社会习俗变化的认识。参考答案1.答案:A由图中毛泽东等人的穿着,可判断该服装属于中山装,而中山装在我国最早出现是在辛亥革命后,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与中山装的有关史实相符。2.答案:C①与中国女子服饰日趋现代化直接相关,但属于原料和样式方面的因素,不符合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