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部分专题4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部落皆依朕如父母。——唐太宗材料二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欧阳修《新唐书》材料三削平三藩,巩固统一;统一台湾,开府设县;抵御外侵,缔结和约;重农治河,兴修水利;亲征朔漠,善治蒙古;移天缩地,兴建园林;兴文重教,编撰典籍;吸纳西学,学习科技。——阎崇年评康熙的功绩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2)依据材料三概括康熙帝为解决民族矛盾而采取的主要措施。(3)综合上述材料,康熙帝和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有何主要不同?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答案](1)特点:开明平等;武力与怀柔并用;实行羁縻政策;重用少数民族首领。(2)措施:三征噶尔丹;抗击沙俄。(3)方式:唐太宗主要采取平等友好方式;康熙帝主要采取武力征服方式。特征:唐朝时期封建社会繁荣,中华文明世界领先;清朝时期封建社会渐趋衰落,西方资本主义兴起。2.柏拉图与孟子是同时期的伟大思想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柏拉图认为,个人的灵魂是由理性、意志和欲望三部分组成的,他们分别代表着智慧、勇敢和有节制三种品德,其中理性统领着其它部分。城邦统治者、城邦护卫者和农工商牧分别具备这三种品德。三种天性的和谐一致,就产生了第四种品德,即正义。在这里,代表智慧的、兼具极强思维能力和优秀美德的城邦统治者是哲学王,也叫监国者。————石上泉《永远的柏拉图评(理想国)》材料二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柏拉图创作《理想国》的时代背景。(2)据材料一、二,指出柏拉图与孟子两人主张的相同之处。在未来社会的设计方面,柏拉图和孟子的主要着眼点有何不同?[答案](1)背景:希腊政治体制弊端显现;文化繁荣(或思想活跃)。(2)相同:强调和谐(或追求理想社会)(此点必答);重视品德;强调统治者的作用(答出后两点中的一点即可)。不同:柏拉图主要着眼于公民的素养(或政治角度);孟子主要着眼于民生(或经济角度)。3.(·福建·41C)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拿破仑是《拿破仑法典》的热忱宣传者;这部法典是一只船,它把法国革命的行政和社会的原则输送出去,远达伊利里亚(亚得里亚海东岸地区)……和波兰拿破仑并没有预见到:扫除旧制度的垃圾只会促使潜伏着的民族主义的种子勃然萌发。——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材料二《拿破仑法典》在有些国家里被接受为母法,并通过其子法现今正在那里发生效力。——汉译世界名著《拿破仑法典》(1)“”材料一中法国革命的行政和社会的原则主要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主义的种子勃然萌发的原因。(2)如何理解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综述之。[答案](1)依法行政;倡导人民主权和自由平等。拿破仑后期的对外战争具有侵略性质,激发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民族意识。(2)《拿破仑法典》继承发扬了罗马法;巩固了大革命的成果,废除了封建特权,为发展资本主义奠定了法律基础;成为近代以来许多国家制定民法的蓝本。4.(·江苏·24B)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对未来社会提出构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则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替。只有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地配置自己的生产力的社会,才能使工业在全国分布的最适合于他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材料二经济发展是当时的时代要求。没有人会说当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