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11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一、选择题1.据统计,6世纪初年,北魏全国人口比西晋太康年间南北方人口合计还要多出一倍。从北魏人口的迅速增加上可以确信()A.北方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B.内迁少数民族的人数迅速增多C.南方人口已开始向北方流动D.隐瞒人口的现象已经不复存在2.北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开篇就直接介绍了耕、耙、耱等农具,这表明()A.北魏时期人们非常注重精耕细作B.农业生产的工具有了革命性的变革C.改进农具对农业的发展非常重要D.鲜卑族与汉族的生产方式已无差异3.观察《北魏洛阳复原图》,该图反映出北魏洛阳()①布局严整,气势宏伟②是一座繁华的都市③是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④已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4.下图中反映的历史信息是()鲜卑人乐俑A.尊儒崇经B.学习汉族礼乐制度C.模仿汉族制度D.学说汉话5.北魏孝文帝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联姻()A.笼络汉族地主B.稳定鲜卑社会C.巩固北魏统治D.学习汉族文化6.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B.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C.促使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D.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二、非选择题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冬十月丁未,诏曰:朕承乾在位,十有五年。每览先王之典,经纶百氏,储畜既积,黎元永安。今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因饥馑以弃业,或因灾贫而流亡。仓廪不足,租调难持,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魏书·高祖纪上》材料二图一北魏文官汉服俑图二汉人胡食图材料三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降,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陈寅恪《隋唐政治制度史》(1)材料一反映了孝文帝改革前怎样的社会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孝文帝采取了哪一改革措施?作用如何?(2)从材料二中你能获得什么历史信息?反映了怎样的历史趋势?(3)依据材料三,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魏书》卷四十材料二(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魏书》卷二十二材料三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请回答:(1)材料一中,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系存在什么问题?为此,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2)材料二中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3)依据材料三,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答案1.A2.A3.A4.B5.C6.D7.(1)问题:豪强兼并土地,百姓贫饥流亡,政府赋税没有保障等。措施:推行均田制。作用:使无地和少地农民得到了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2)信息:图一:少数民族服饰汉化;图二:汉人受到少数民族饮食的影响。趋势:民族融合加强。(3)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为隋唐大一统和繁荣奠定了基础。8.(1)汉族和鲜卑族之间存在着民族矛盾。推行了改汉姓、改语言、改服饰、通婚姻、改制度等方面的汉化措施。(2)改革面临着阻力;孝文帝推进改革的坚强决心。(3)促进了民族融合,为隋唐大一统和文化繁荣局面的出现(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