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3“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一、选择题1.“朕听政以来,以三藩及河务、漕运为三大事,夙夜廑念,曾书之宫中柱上。”康熙帝的这番话表明()A.“三藩”逐渐成为抗衡中央的地方割据势力B.维护民族团结是康熙帝面临的重大任务C.康熙帝面对“三藩之乱”决定用武力平叛D.维护国家主权是康熙帝面临的重大任务2.下图所示事件的最重要意义在于()A.双方平等协商,提供了处理领土争端的范例B.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C.用法律手段维护了领土主权D.维护了中国边界170多年的稳定3.某校高二年级将举办“杰出历史人物”图片展。小张找到了一张“康熙大帝”像,他在康熙的主要事迹栏中写下了“少年果敢,制服权臣;当机立断,平定三藩;一鼓作气,消除割据;除恶务尽,平定叛乱”,但他觉得还不能全面展现康熙帝的功绩。你认为下列活动中可以作为图片展补充的是()A.修筑驰道,巩固统一B.羁縻府州,形成制度C.抗击沙俄,维护主权D.设台湾省,加强控制4.康熙帝曾评价自己的一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对历史发展作出的最突出的贡献是()A.通过抗击外来侵略维护了国家的主权B.将清政府的统治扩展到全国C.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尊重和弘扬各民族传统文化5.中国人民银行曾限量发行中国杰出历史人物纪念币,来纪念为中华民族作出杰出贡献的历史人物。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就是其中的代表。以下关于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的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是新王朝的建立者B.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或巩固发展作出过贡献C.都捍卫和维护了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D.在他们统治期间都出现了盛世景象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臣源曰:恭读平定三逆方略,而知期战胜于朝庙者数端:一则不蹈汉诛晁错之辙归咎于首议撤藩之人;二则不重达赖喇嘛裂土罢兵苟且息事之请,力申天讨;三则不宽王贝勒老帅养寇之罪,罚先行于亲贵;四则论录绿旗诸将等,以从古汉人叛乱,至用汉兵剿平,岂有满兵助战?故一时张勇、赵良栋、王进宝、孙克让奋于陕……——[清]魏源《圣武记》卷二《康熙勘定三藩记上》材料二康熙大帝是一个运筹帷幄、力挽狂澜的中国皇帝,具备非凡过人的雄才大略。然而,他最终却没能跨越封建体制雷池半步,他所开创的盛世王朝,与工业革命失之交臂,盛极而衰,很快滑向萧条冷落的帝国黄昏。——摘编自王龙《天朝向左,世界向右:近代中西交锋的十字路口》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熙帝成功平定三藩之乱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所开创的盛世王朝,与工业革命失之交臂”的原因。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的。他三征噶尔丹,团结众蒙古部,把新疆牢牢地守住。他进兵西藏,振兴黄教,尊崇达赖喇嘛,护送六世达赖进藏,为维护西南边疆的统一,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他进剿台湾,在澎湖激战,完成统一台湾的大业。他在东北收复雅克萨,组织东北各族人民进行抗俄斗争,和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保证我永戍黑龙江,取得了独立自主外交的胜利,为巩固东北边疆做出了重大贡献。——引自新华网材料二康熙帝在上谕中指出:“昔秦兴土石之功,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代指蒙古诸部),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清圣祖实录》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康熙在位时面临哪几方面的矛盾?(2)从材料一康熙皇帝维护统一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重要的认识?(3)结合材料二说明康熙为什么不再修补长城?(4)从纵横联系的角度评价康熙皇帝在历史上的地位。答案1.A2.C3.C4.C5.B6.(1)态度坚定,不与吴三桂讲和,坚决镇压。赏罚分明,即使是满洲贵族,在战争中不得力之人也要受到处罚。重用汉人和绿营。(2)强化君主专制;固守重农抑商;推行文化专制;实行闭关锁国。7.(1)中央政府和地方分裂势力的矛盾;中国与沙俄殖民者的矛盾。(2)坚决反对民族分裂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维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