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周至中学王程琬教材分析:《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人教版高一必修1第三单元第9课。第三单元导学中要求“要透过对人与事的描写,仔细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写中体现对人物品行的评价”,而这篇文章虽然是有关演讲的,但作者并没有偏重于记述讲演的过程,而是重在塑造演讲者的形象,所以在教授本文时,我将人物的描写角度——正面和侧面描写作为了这节课的重点。文章开篇介绍梁启超,结尾评论梁启超,中间围绕梁启超的演讲进行叙述,还穿插了自己的感受和评论,结构层次清晰;语言风趣而又带感情……这些都可以作为教学的内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加以了解和体会。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借助文中人物言行举止的描写,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过程与方法:带领学生体味文中精彩的细节描写,理解作者选取典型细节表现人物特点和文章主题的写作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梁任公的无限敬仰之情;体会梁任公先生炽热的爱国情怀。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器材:多媒体教学过程:①导入:由介绍梁实秋引出梁任公有这样一个人,他13岁考入清华大学;21岁留学美国;花了37年时间一个人翻译出完整的《莎士比亚全集》,成为中国迄今为止一个人翻译莎翁全集的第一人;他还是敢于和鲁迅先生打笔仗的人。他就是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梁实秋。【幻灯片1】(对梁实秋进行补充)这样一个大师级的人物,却深深的折服于一个人——梁启超,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幻灯片2】(介绍梁启超)从历史书上,我们知道,梁启超是个叱咤政坛的人。但同学们知道吗?在文坛上也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子呢!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梁实秋写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认识一个真实而生动的学者梁启超。(板书课题)设计此环节的目的一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目标,二是梁启超的名气在于他的政治维新运动,而他的学者身份并不为大多数学生所知,所以可以将此作为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激发点。②学习目标:【幻灯片3】1、学习文中人物描写的方法。2、认识学者梁启超,体会先生炽热的爱国情怀。③检查预习:【幻灯片4】戊(wù)戌(xū)叱咤(zhà)莅(lì)临迥(jiǒng)异精悍(hàn)激亢(kàng)箜(kōng)篌(hóu)酣(hān)畅蓟(jì)北(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识记文章的疑难字词)④感知标题,引出鉴赏的角度写人的话,人们一般会从哪些描写角度入手?正面和侧面【幻灯片5】补充: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又叫直接描写,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为、语言、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与性格,反映作品主题.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描写主人公,从其他人物口中、眼中或感受中写出主人公的性格.举例说明: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教师过渡:那么今天我们就从这两方面来看看作者是如何仅通过一次演讲就刻画出一个鲜活真实的粱任公先生的。【幻灯片6】合作探究:讨论: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有关梁任公先生的描写,将正面和侧面的描写用不同的符号(星号和三角符号)标记,并分析句子写出了什么1、先请学生口头展示侧面描写的句子,教师点评、学生点评受人景仰、风趣、才华出众、有感染力、有个性启超先生是不是这样的人,我们还要看对他的正面描写。2、学生口头展示正面描写的内容,师生点评。才华横溢,博闻强记,修养良好,认真细致,风趣幽默,谦逊而自负教师总结:外形:其貌不扬内质: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爱国心)——内质方面可以让学生找文章中能概括梁启超的句子【幻灯片7】热心肠的内涵:由梁启超的书房名“饮冰室”引出“热心肠”的内涵即爱国心。教师总结:他的炽热的爱国热情,这一点,在他演讲的内容里更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文章中总共有三处引文,《箜篌引》《桃花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三处都表现出了作者的爱国情怀。课外,请同学们查阅资料加以理解。引文是从哪个角度来表现梁任公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