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B卷能力提升1.1919年2月14日,俄共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关于社会主义土地整理和过渡到社会主义农业的措施”的决定,之后大力宣传成立公社和协作社。许多地方当局通过决定,规定在1919年春过渡到集体耕种土地。这些决定A.促进了农业的迅速恢复和持续发展B.直接导致苏俄经济政策发生根本变化C.体现牺牲农业发展重工业的政策导向D.反映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迫切心态2.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它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A.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B.推行农业集体化C.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D.实行余粮征集制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包括直接过度到共产主义的尝试。列宁一度认为,旧的俄罗斯经济,可以直接过度到共产主义原则进行国家生产和分配,但实践使列宁认识到这是行不通的,于是列宁领导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这种新政策A.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战胜危机B.利用市场规律恢复和发展经济C.以实现国家工业化为主要特点D.完成了农业向集体化的转变4.20个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在相互竞争中发展C.伟大人物对历史前进有巨大推动作用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5.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这表明()A.列宁突破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B.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C.列宁已经认识到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D.列宁已经意识到了革命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6.一名老俄共(布)党员曾说,之前所建立起来的那种制度是美好的。但当听到要把石油以及其他许多企业都要租让给外国资本家去经营的时候,觉得十月革命的“大厦”正在摇摇欲坠。这反映出当时的苏俄A.经济发展出现衰退迹象B.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革C.经济政策推行遇到阻力D.国家走上工业化发展道路7.1921年列宁在《论粮食税》一书中指出:“与中世纪封建制小生产相比,资本主义则是历史的进步。”列宁在当时发表言论意在强调A.实行固定粮食税的可能性B.实行农业集体化的必然性C.发展商品货币关系的必要性D.加快工业化建设的迫切性8.1925年,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决议,“最主要的任务是尽力保证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战胜私人资木,加强对外贸易垄断制,发展社会主义国营工业,在社会主义国营工业的领导下依靠合作社将日益众多的农户纳入建设轨道”。这一决议()A.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B.纠正了经济政策的错误C.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D.借鉴了西方国家的经验9.阅读下面1913-1925年俄国/苏俄/苏联的工农业生产指数情况表1913年1920年1925年农业总产值10067112工业总产值102.5114.1077.39从上表可以看出A、两次世界大战对俄国和苏联的经济造成了很大的破坏B、十月革命为苏俄经济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C、到1925年苏联工农业生产水平均恢复到一战前的水平D、新经济政策是推动苏俄(苏联)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10.任何经济政策(体制)的出现,都有一定的时代性。同一经济政策(体制)在不同时期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能够反映这一观点的是()①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②苏俄的新经济政策③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④美国的自由放任政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1.以下文字反映了不同时期苏俄(联)的经济政策,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开垦荒地是增加粮食—个重要的而且完全现实的来源,也是最容易做到的和最迅速的办法。”②“必须使我国各地区毫无例外地都布满国营农场,它们在向国家缴纳粮食方面不仅能够代替富农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