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综合测试\s\up7(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据统计,美国1924~1929年,分期付款销售额从20亿美元增加到35亿美元。那时,农民贷款购买土地、化肥和农用设施;城里人贷款购买汽车、收音机、洗衣机;投资者贷款购买股票。1926年约有70%的汽车,是用分期付款的形式购买的。对上述经济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A.刺激了经济虚假“繁荣”B.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C.阻止贫富差距扩大D.提高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解析:“城里人贷款购买汽车、收音机、洗衣机;投资者贷款购买股票。1926年约有70%的汽车,是用分期付款的形式购买的”实质是一种虚假繁荣,导致经济危机发生,A项正确;B项中根本原因错误;C项中不是阻止是促使;D项说法错误。2.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单位:%)时间类别1929~1930年1930~1931年烟煤业-12.3-19.1金属矿业-6.6-18.3制造业-7.2-11.3据表可知,当时美国(C)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解析:由表中的数据可知,该时期工人工资在逐渐减少,反映了当时经济危机的影响不断加深,C项符合题意;罗斯福新政时规定工人最低工资标准,与材料时间不符,A项不正确;材料所述工人工资的降低是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所致,从材料中无法推出产业结构调整,B项不正确;工人工资的高低与国家财政支出没有必然联系,D项不正确。3.1918年后,西方各国对苏联采取了敌视和封锁政策。但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卖给苏联。1929~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而1932年竟高达90%。这种变化表明当时(B)A.苏联新经济政策产生了一定效果B.经济危机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冲突C.美英以邻为壑,转嫁危机至苏联D.美英肯定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效用解析:根据材料中的“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卖给苏联。1929~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而1932年竟高达90%”可以看出,为了渡过经济危机,西方国家纷纷向正在开展五年计划的苏联大量出口机器,说明经济危机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冲突,故答案为B项。1928年苏联开始在斯大林领导下实行五年计划建设,新经济政策停止,排除A项;C项材料不能反映,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均排除。4.1935年,罗斯福政府签署了最新税收法案,该法案“确立了历史上和平时期最高税率:最高个人所得税为75%,财产税为70%,公司收入税为15%”。这说明,该法案(B)A.旨在解决联邦政府的财政危机B.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再分配C.抵制了私人资本对工业的投资D.保证了“以工代赈”政策实施解析:税收是一个国家实现社会财富再分配的手段,罗斯福政府对个人所得税和财产税的高额征收,主要是针对富有者,此税收法案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再分配,B项正确;该法案的主要目的并非解决政府财政危机,A项错误;材料中的公司收入税相对较低,说明并不抑制私人资本对工业的投资,C项错误;该法案与“以工代赈”的实施无直接联系,D项错误。5.罗斯福新政的一些措施“已经改变了美国资本主义工作的着重点,它给了资本主义以新的活力,并且最大限度地扩大了联邦当局的权力,这种趋向已经证明是不可逆转的”这说明当时美国(B)A.联邦政府权力达到历史高峰B.创新了国家管理体制C.国家干预理论得到普遍认可D.改变了权力制衡原则解析:罗斯福新政以法律形式把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固定下来,最大限度地扩大了联邦当局对于经济干预的权力,创新了国家管理体制,故答案为B项。A项说法绝对,排除;C项“普遍认可”不符合史实,材料信息也不能反映,排除;罗斯福新政没有改变美国的三权分立互相制衡的体制,排除D项。6.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政府通过为形形色色的艺术家、音乐家、作家和演员提供创作和演出的机会,使文化界出现了一股“书写美国”“描绘美国”的民族主义思潮。这说明“新政”(A)A.注重恢复民族自信心B.具有文化复兴的特征C.带有狭隘民族观倾向D.促进了文化经济发展解析:经济危机打击下,人们不仅会对资本主义制度感到失望,也会对国家和政府失去信心,更会导致整个民族精神上的颓废,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