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挖命题【考情探究】考点主要内容5年考情预测热度考题示例考查角度核心素养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表现及其影响因素2018江苏单科,7,3分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迁历史解释★★★2016江苏单科,10,3分新潮女性的发型变革历史解释时空观念2015江苏单科,11,3分解放战争期间中国下层民众的生活状况历史解释时空观念2014江苏单科,6,3分剪辫子历史解释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1)近代以来铁路公路的建设(2)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变革与发展———★☆☆大众传媒的发展(1)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2)影视事业的发展(3)互联网的兴起2017江苏单科,7,3分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分析解读本专题围绕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展开,时间跨度较大,知识点较为散碎,识记性内容多。从近几年江苏高考命题的情况来看,本专题表现平淡,近五年以每年一道选择题的频率出现,预计这一态势将会继续保持。命题角度重在以某一具体社会现象为背景材料,解读出此现象背后所反映出的社会观念(的变化)或是其体现出的特点。试题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也注重在核心素养立意下对知识的准确理解。在本单元复习过程中,要重视文本阅读和图片的分析解读,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能力。适当联系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中与这一阶段相关联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内容,分析某一社会现象的背景;分析变迁过程及其中某一现象所体现的实质和特点。【真题典例】破考点【专题概览】一、时空定位二、知识线索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时间跨度大,自鸦片战争以来近两个世纪,涉及领域多,主要内容包括物质生活、习俗观念、交通通讯、大众传媒等方面的变迁。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事件前后,社会生活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社会变迁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与重大的政治、社会变革密切相关。同时,还有显著的差异性和共融性:在沿海地区、城市,与内地和乡村比较,几乎就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即使在同一地区、同一城市,往往也是新旧杂陈,中西混合。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受到西方文化及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同时又对政治变革、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既有对西方文化的适应融入,也有对西方文化的抵制与抗争。【考点集训】考点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2018海南单科,8,2分)1903年,上海一些新式学堂学生剪发辫,江浙许多城市青年加以效仿,他们在发辫四围留短发,覆于额头,与道教人物刘海蟾的发式相似,故得名“前刘海”。“前刘海”并没有剪掉发辫,官府仍视为大害,严令禁止。这表明当时江浙地区()A.道教的地位被否认B.扫除封建陋习成为潮流C.官府反对政治革新D.革命思潮影响社会习俗答案D2.(2017浙江4月选考,9,2分)20世纪初,《复报》登载了学生编的新歌:“世界新,男女重平等,文明国,自由结婚乐。我中华,旧俗真堪嗟,抑女权,九州铸铁错。”后《大公报》《申报》等相继刊载。这一现象反映了()A.婚姻自由成为普遍时尚B.民生主义影响巨大C.婚俗中西合璧土洋结合D.婚嫁旧俗受到冲击答案D3.(2017江苏扬州高二第一学期期末,19)1907年10月13日,天津塘沽的张小田与北京慕贞女子书院的贾玉莲,在天津海大道美以美会微斯教堂,由陈牧师主持举行文明婚礼。报载:“中西往贺者甚众。鲍太太按琴,男女学生唱诗,一时颇形热闹。礼毕,新夫妇乘双马车往北门外蓝家胡同张君本宅,并有成美学馆袁牧师夫妇及路矿等局诸友,均乘马车送新夫妇回家。”这一社会现象说明()A.传统婚俗已遭废除B.年轻人崇尚西式婚礼C.辛亥革命推动婚俗变革D.政府倡导婚姻自主答案B4.(2017江苏南通一模,7)1904年,上海天足会发行了书目30多种,其中包括《张尚书(之洞)劝戒缠足章程叙》《袁宫保(世凯)劝戒缠足示》《劝戒缠足示谕》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民国政府颁布废止缠足法令B.移风易俗借助了官方的权威C.上海率先出现社会习俗的嬗变D.废止缠足已被社会各阶层接受答案B考点二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1.(2018江苏盐城三模,6)1877年6月29日,(李鸿章)复刘仲良中丞曰:“日来由东局(天津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