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教程】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2单元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限时规范特训(含解析)温馨提示:本套题做题时间为30分钟,分值100分,请您把握好时间,认真做答。一、固基题组(本题组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小题,合计24分)1.[2014·广东湛江调研]学者李泽厚认为:“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朱熹的孔子”是指()A.“知行合一”B.“天人感应”C.先气后理的思想D.“存天理,灭人欲”解析:A项为王阳明的思想,B项为董仲舒的思想,C项为北宋理学家张载的思想,D项是朱熹的思想。答案:D2.[2014·湛江调研]“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该言论反映的是()A.孔子的“为政以德”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朱熹的“格物致知”D.黄宗羲的“工商皆本”解析:从题干要求明显可以看出是对事物的理的探究,故符合题意的只有C。答案:C3.[2014·广东汕头高三期末]叔本华说:“一切天生万物总结起来就是我,在我之外任何其他东西都是不存在的。”下列历史人物的思想与此类似的是()A.孔子B.董仲舒C.王阳明D.顾炎武解析:“在我之外任何其他东西都是不存在的”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孔子、董仲舒都是客观唯心主义,顾炎武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排除A、B、D三项。答案:C4.[2014·徐州模拟]王阳明的门人在夜间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说:“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是热天,门人让贼脱光衣服,贼犹豫说“这,好像不好吧。”门人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在门人看来,这里的“良知”是指()A.纲常B.羞恶C.真理D.私欲解析:从题干材料提供的情境分析,这里的“良知”指怕脱光衣服受到羞恶,选B。答案:B5.[2015·蚌埠二中质检]下列言论出现的顺序是()①学以至圣的关键在于“致良知”②“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③“仁者,天下之公,善之本也。仁者,天下之正理,失正理则无序而不和④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A.③④①②B.①②③④C.④③①②D.③①②④解析:本题考查了古代儒学思想家的思想主张。第①项是明代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的思想;第②项是明末思想家李贽的主张;第③项是南宋理学大师朱熹的主张;第④项是西汉儒学家董仲舒的主张。因此正确顺序是④③①②,故选C项。答案:C6.[2014·山东临沂模拟]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则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也。”这实质上是主张()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限制君权C.天下为主,君为客D.民为邦本解析:材料反映顾炎武众治主张,实质是限制君权。A项不能体现材料主张,C项是黄宗羲思想,D项与材料不符。答案:B二、提能题组(本题组分为两部分,7~12小题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13、14题为材料分析题,每题26分;总合计76分)7.[2014·苏州调研]朱子说:“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此理。”这说明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A.从政治需要出发B.从天人关系出发C.从万物本原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朱熹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指的是提出理是世界的本原。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答案:C8.[2014·山东日照模拟]中国妇女史研究的奠基人陈东原指出:“宋代实在是妇女生活的转变时代”,“宋代尤其是(妇女社会地位)急转直下的时代”。影响女性地位的关键原因是()A.频繁的民族战争提高了男子的地位B.商品经济的发展转变了人们的观念C.主流思想发展演变影响了社会生活D.租佃关系的发展扩大了劳动力需求解析:理学形成于宋代,理学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强调忠孝节义,宋代贞节观对女性的残害,致使烈女比比皆是,这是主流思想发展演变影响了社会生活,C项正确。答案:C9.[2014·云南昆明高三摸底]冯天瑜在《中华文化史》中写道:“明朝统治者曾一度以‘心学’为‘诋毁先儒’‘传习邪说’的‘向导’,而士子们则从王学中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