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1.已知丙酮通常是无色的液体,不溶于水,密度小于1g/mL,沸点约为55℃。要将水与丙酮分离出来,下列方法中最合理的是()A.蒸馏B.分液C.过滤D.蒸发解析:因丙酮与水互不相溶,且密度比水小,其与水的混合物静置后会分层,丙酮在上层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答案:B2.现有如下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39%的乙醇溶液,③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这三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A.分液、萃取、蒸馏B.萃取、蒸馏、分液C.分液、蒸馏、萃取D.蒸馏、萃取、分液解析:汽油不溶于氯化钠溶液;单质溴易溶于有机溶剂中。答案:C3.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和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①④②⑤③B.④①②⑤③C.②⑤④①③D.⑤②④①③解析:在除去Ca2+、Mg2+、SO及泥沙时一定注意加入的试剂是否会引入杂质离子、杂质离子如何除去等问题。本题采取逐个排除法,选出可以把杂质除净的答案。Na2CO3一定要在BaCl2之后加入,以便除去过量的Ba2+。另外需注意,应将所有杂质离子转化为沉淀后一次性过滤。按加入顺序,滤液中可能有过量的NaOH或Na2CO3,加入适量盐酸即可除去。答案:CD4.下列各项操作错误的是()A.用酒精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的操作可选用分液漏斗,而后静置分液B.进行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端流出,上层液体则从上口倒出C.萃取、分液前需对分液漏斗检漏D.为保证分液漏斗内的液体顺利流出,需将上面的塞子拿下(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上的小孔)解析:萃取剂的选择必须是萃取剂与原溶剂互不相溶,且溶质在其中的溶解度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A项中酒精与水互溶,故错误。根据萃取操作的要求与规范可知B、C、D项都正确。答案:A5.下列分离混合物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从酒精和水的混合物中分离出酒精——蒸馏法B.使浑浊的食盐水变澄清——过滤法C.从溴水中分离出溴——萃取、分液法D.把硝酸钾和氯化钾从同一溶液中分离开来——蒸发结晶法解析:酒精与水互溶为均匀的液态混合物,酒精的沸点比水的沸点低,用蒸馏法可以把酒精从酒精和水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食盐水浑浊,说明食盐水里混有固体杂质,过滤可以除去混在食盐水里的固体物质,使液体由浑浊变澄清。溴水是溴和水形成的均匀液态混合物,可先用萃取剂(如CCl4)将溴从溴水中萃取出来,然后再进行分液。硝酸钾和氯化钾都易溶于水,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由此可以用蒸发结晶浓缩冷却的方法把硝酸钾和氯化钾从同一溶液中分离开来。答案:D6.对于混合物的分离或者提纯,常采用的方法有: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加热分解等。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采用什么方法?(1)实验室中的石灰水久置,液面上常悬浮有CaCO3微粒,可用________方法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3微粒。(2)提取碘水中的碘,用________方法。(3)除去食盐溶液中的水,可采用________方法。(4)淡化海水,可采用________方法。(5)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可用________方法。解析:本题要求针对混合物性状不同,选择适宜的分离或提纯的方法:(1)属于液、固分离,适合用过滤法。(2)利用碘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而且有机溶剂不溶于水的性质,可以用有机溶剂将碘从碘水中萃取出来。(3)采用加热蒸发溶剂的方法可以除去食盐溶液中的水。(4)采用加热的方法可以将海水中的淡水蒸馏出来。(5)加热碳酸钙会分解转化成氧化钙。答案:(1)过滤(2)萃取(3)蒸发(4)蒸馏(5)加热分解7.如图为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有两处明显的错误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B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3)实验时A中除加入少量自来水外,还需要加入少量的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①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