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16年春季部分重点中学期中联考高二历史试卷考试时间:2016年4月28日下午10:00—11:30试卷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古代长期将“礼”和“仪”两个概念结合在一起,可以说无“礼”便无“仪”,无“仪”不成“礼”。统治者高度重视关于“礼仪”方面的教化,其主要动机在于A.提升民众道德操守B.维护自身的特权地位C.促进社会和谐发展D.增强民族内在凝聚力2.有学者评价某段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认为“文艺淡化了社会实用的功利色彩,更加关注文艺的自身规律和创作技巧,出现了为文艺而文艺的文艺思潮,出现中国第一批专门探讨文艺问题的著述。”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A.魏晋南北朝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3.清代学者钱大昕的《十驾斋养新录》中认为,宋元时代的儒家学者已经鼓励学生首先应获得适当的生活(谋生)方式,这样才可以使他们在进入官场前专心读书,日后在任位上才能维持正直与清廉。这表明在宋元时期A.士大夫阶层日益强调经世致用B.理学中注重功利的成分增加C.政府重视在社会底层选拔官员D.提倡多途径谋生以预防腐败4.顾炎武曾批评说,“夫百余年以来,为之学者,往往空言心性,而茫乎不得其解也。命与仁,夫子之所罕言也,性与天道,子贡之所未得闻也。……呜呼,圣人之所以为学者,何其平易而可循也。”作者的主旨在于A.抨击宋学背离经世致用B.赞扬圣人为学平易可循C.感叹心性天道难以把握D.反思当时学者不求甚解5.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传统的年号纪年逐渐受到挑战。康有为极力主张孔子纪年,革命党人则鼓吹黄帝纪年,二者之间甚至一度出现激烈的争论。清末纪年之争反映了A.传统纪年法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B.文化领域再现百家争鸣局面C.反专制与社会革新的思想迅速发展D.不同纪年方法有不同优缺点6.孙中山曾说:“中国古昔有唐虞之揖让,汤武之革命,其垂为学说者,有所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有所谓‘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这表明他A.纯粹学习西方民主思想B.侧重借鉴美国共和制度C.以推翻满清帝制为目标D.汲取了古代的民本思想7.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里说:孙中山思想早期倾向于卢梭、林肯等人,1913年以后,思想转变,甚至对卢梭的天赋人权也大加诟病;论调无形中与列宁的(武力统一)已渐趋一致。这反映出A.人的思想会随着时代变化B.三民主义理论得到了发展C.中国尚不具备民主法治的条件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为传播8.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五四新青年知识群体为何放弃“自由主义”?》一文中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观念,而且影响到对《凡尔赛和约》的解释,并进一步冲击中国知识分子对未来观念的建构。”一战后,中国思想界最突出的转变是A.从宣扬科学到反思“科学万能”说B.从学习西方社会制度到质疑C.从盲目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文化D.从学习欧美到以俄为师,宣传社会主义9.维新变法运动期间一位士大夫在日记中谈到:“现在以下乡开化为宜,论悯其愚,不忍不教;欲资其力,不得不教。且官场之因循,世家之骄奢,市侩之油滑,名士之贵重,无可与成事者。”这反映了A.维新人士欲借民间力量而推进改革B.近代先进中国人逐渐关注底层民众C.封建官僚意识到农民和自身的不足D.当时社会变革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10.评弹是一种盛行于江南地区的曲艺门类,在新中国成立前曾广为流传。1951年3月后评弹书目一度停演。50年代末60年代初,评弹再次焕发了新春,许多传统书目被保存、整理和传承,同时大量新的评弹书目不断推出。评弹艺术的再度发展主要得益于A.社会民众强烈需求B.‘双百“方针的提出C.国民经济恢复发展D.“双为“方针的提出11.1953年,周恩来主持通过了《关于修订高等学校领导关系的决定》,明确了由新设立的中央高等教育部对全国高等学校实行统一领导的管理体制。同时规定,综合性大学以及与几个业务部门有关的多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