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学、议、讲、练”的初中数学课堂——以“有理数的乘方(一)”为例西安市育才中学数学教研组尚玉凡目标引导下的“学、议、讲、练”四步式特色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特点,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在思维的碰撞过程中发现知识、领悟知识、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在数学课堂中,学生的自主思考和探究发现尤为重要。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是否能够运用所学来处理问题并提出有价值的疑问都与学生的思考程度息息相关。而这种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加强记忆,加深思考,对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习能力都大有益处。1数学分析教材分析:《有理数的乘方》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2章第9节的内容。有理数的乘方是学生进入初中后所接触的一种新运算,这种运算突出的特点是随着指数的不断增大,乘方运算的结果因底数大于1或小于1而增长或减小得很快,这种抽象的数的变化正是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所在。为使抽象的数学具体化、生活化,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基于课程标准的理念,设计和实施“把厚0.1毫米的纸依次折叠10次有10厘米厚,如果一层楼按3米计算,把足够长的厚0.1毫米的纸继续折叠20次有34层楼高,折叠30次有12个珠穆朗玛峰高,数值为什么增长得如此之快”这一探究活动。数学知识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运用,为学生提供交互式的学习环境,驱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从而成功地构建数学概念、解决数学问题。使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与重视合作交流、情感体验的“活动式教学”和“探究性学习”得以实现。教学设想:本节课的标题是有理数的乘方(一),是有理数的乘方的第一节课。那么本节课学生是初次接触和认识乘方的概念,所以通过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乘方的意义对学生掌握知识起到重要的铺垫作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发现乘方概念中的重点内容,记忆底数和指数的定义,会读、会写有理数的乘方,通过合作探究加深对乘方概念的理解,讨论乘方的相关内容,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目标:1.在现实背景中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2.通过观察、推理,得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表示方法,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3.能进行简单的有理数乘方运算教学重点:有理数乘方的概念及意义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方的读法和写法教学准备:导学案、课件2教学过程2.1自主学习这里有一张纸,你知道它的厚度是多少吗?如果我说这张纸的厚度和一层楼的高度一样,你们信不信?学生进行尝试,将一张纸对折,再对折…完成下表:对折次数1次2次3次4次5次纸的层数层数可列式为(1)边长为的正方形的面积:,读作.(2)棱长为的正方体的体积:,读作.(3)个相乘可表示为:.(4)个相乘可表示为:.教师利用投影仪选取某位学生的导学案,将该同学填写的内容与全班同学分享,其他同学给出评价。2.2合作探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合作探究,是课堂中最重要的核心环节。每个组员通过自主学习后整理思考结果,轮流在组内发言,表达观点。若观点一致则统一最终结论,若观点不一则由数学课代表记录分歧之处。教师深入每个小组理解学生的探究情况以及有疑惑的地方,并给与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究。(1)仔细阅读课本58页的内容,并将空格处填写完整.乘方:读作:或.讨论以下问题并记录:①乘方什么时候要加括号?②为什么,请举例说明.2.3教师精讲教师根据学生探究结果的情况,重点讲解学生普遍不明白的内容和存在疑惑的地方。详细的引导,帮助学生分析思路,加深理解。并强调本节课的核心知识,鼓励学生发言回答乘方、底数、指数的定义,以及乘方的写法和读法。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运用简单的小测验及时反馈和纠正错误。2.4达标测评(1)每个学生运用以下题目进行练习,及时巩固所学内容。(2)每个学生编写一道有理数乘方的题目,由其他组员计算完成。即每个同学要练习六道组内同学出的题目,运算之后数学课代表组织组员核对答案,计算正确的学生为出错的学生进行讲解。教师为各小组编出的题目和计算结果给予评价,并选取题目编写最好的两组派代表上黑板板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