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中考复习:诗词赏析【典型例题】1、主旨情感类常见提问方式:1、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2、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应答材料:1、送别诗:依依不舍或别后思念;2、咏史诗:一般是凭吊古代的人和事,对人,表达缅怀之情;对事,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借古讽今。3、边塞诗:大多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也有表现诗人建功立业的志愿或杀敌报国的豪情。4、咏物诗: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表现作者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5、山水田园诗:表达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情怀。例1:阅读张旭《山中留客》,然后回答问题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山林的喜爱之情和对客人的挽留之意。例2:阅读苏轼的《东坡》,回答问题: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后两句写到路途艰险,而作者一个“莫嫌”,一个“自爱”,充分体现了以险为乐、视险如夷的豪迈精神。“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2、表现手法类解答这类题目,要从诗歌的整体构思上来把握,不能只答其中一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常见提问方式: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或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应答材料: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夸张、对比、象征、比兴、托物言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小中见大、虚实相间、怀古伤今、借古讽今。例3:(2006年河南中考题)阅读下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完成题目。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问:“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参考答案: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例4:阅读杜牧《赤壁》,回答问题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不好。用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3、赏析句子字词类结合从修辞,内容,情感等方面分析。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是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句或词的作用。常见提问方式:1、如何理解画线的千古名句?为何这句话被称为千古名句?2、你最欣赏的是哪个字?请赏析。例5:(2007山东滨州市中考试题)阅读孟浩然《过故人庄》答题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赏析。答:1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2.对偶手法,“绿树”与“青山”,“村边”与“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3.用词生动形象,一个“合”字,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一个“斜”字,形象地描画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特强。例6:.新晴(刘攽)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赏析三四句好在何处?答:用了拟人的修辞,三四句以“南风”为主角,用拟人的手法把这位“旧相识”写得趣味盎然.“偷”显示“南风”的诙谐,似有意与老朋友开玩笑;“开”“翻”写与老朋友的熟识程度,其关切之情可见.可以想象在“无人”的情况下,“南风”将带给作者多少安慰。例7:(2006年嘉兴中考题)阅读(宋)周敦颐的《题春晚》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