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怀戚授课人:三桥中学周云1、熟读课文,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温情;2、学习本文以小见大和运用细节描写的写法;3、感悟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散步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侯很听她的话一样。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温馨提示:•嫩芽()熬()•霎时()分歧()•拆散()水波粼粼()•各得其所:nènáoshàqíchāilín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和美1、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一家四口人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学情展示:展示方案一:诵读大比拼大组建议:1、先为同学们正字、正音,2、选取段落,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带动起全班同学诵读的氛围,比一比哪组同学读的最流畅,最有感情。(评价组着重点评语气、语调、语速是否到位,轻读、重读处理是否得当)。•文章叙述了这样一件事:“我”带着母亲、妻子和儿子在一个初春的季节里到田野去散步。母亲身体不好,要走大路,儿子觉得小路有趣要走小路。我选择走大路照顾母亲,母亲却改变了主意要走小路。母亲和儿子累的时候,我和妻子分别背起了母亲和儿子,我感觉到我和妻背起的是整个世界。学习指导(二)品读课文,赏析美点学法: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并解答问题:品内容:找出相关祖孙三代之间和谐关系的句子,品味浓浓的亲情;品语言:文中有不少语句是对称的,仔细品读,体味其精妙处;品写法:文中描景的句子虽着墨不多,却充满诗情画意,请找出品味其有何作用;学情展示:1、明确所要赏析的句子的具体位置;2、声情并茂,带着自己的理解,进行形式多样化的诵读;大组建议:展示方案——我是赏析家3、结合文本内容,做适当的分析;1、文章哪几个段落有写景的片段?分别写了哪些景物?第4段:第7段:田野、新绿、嫩芽、冬水菜花、桑树、鱼塘第4段意境:蓬勃的生机哲理:珍视生命第7段哲理:春天的召唤珍爱生活意境:2、从你喜欢的景物描写中,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呢?1.这个家庭中有哪几个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母亲儿子小路分歧我听从听从妻子(慈祥和蔼)(聪明乖巧)(孝顺爱幼)(温柔贤惠)这是一个由三代人组成的四口之家,在这个家庭中,长爱幼,幼尊长,一家人和睦相处,相亲相爱,相互理解谦让,温馨和谐,幸福美满,充满浓浓的亲情。大路示例一“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里运用了反复的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