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2课鸦片战争随堂演练岳麓版必修11.(2017·山西联考)鸦片战争时,在三元里抗英斗争中,乡绅何玉成在其一诗中写道“下以保家室,上以纤国忧”。可见当时的一些乡绅(A)A.初具民族主义观念B.主动指挥了鸦片战争C.饱读儒家经典著作D.已经走在近代化前列【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中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材料反映了鸦片战争抗英斗争中爱国乡绅的进步思想。材料“下以保家室,上以纤国忧”反映了保家卫国的爱国思想,体现了初步的民族主义观念,故选A。B、C两项所述均不符合史实及材料信息,故排除;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尚未走上近代化的道路,故D项错误。2.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B)A.英国的船坚炮利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C.中国的闭关锁国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解析】分析题干材料,这里所说的“大势”即鸦片战争时期的西方发展趋势,也就是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和崛起,故B项正确。3.“经济上的暴力强制”是近代历史上外国对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连外国人也承认在华洋商“个个都是大恶棍”,美国公使承认:“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外国政府“庇护”在华外国人所依据的是(C)A.永久居住权B.海关管理权C.领事裁判权D.片面最惠国待遇【解析】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领事裁判权是指外国的侨民享有不受中国法律管辖的特权,他们在中国成为民事诉讼的被告,只受本国驻中国领事法庭的审判,中国政府不能过问。据此可知C项所述符合题意。4.有人说:“英国挑起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要扫除中国设在贸易往来道路上的主要障碍。”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C)A.鸦片贸易合法化B.取得领事裁判权C.协定关税D.获得最惠国待遇【解析】最有利于“扫除中国设在贸易往来道路上的主要障碍”是四者中的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即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最惠国待遇通常指的是缔约国双方在通商、航海、关税、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相互给予的不低于现时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优惠、特权或豁免待遇,与题意关系不大,排除D项。5.(2017·湛江)1850年,上海英商林塞洋行的走私规模不如别家大,该行老板上书英国领事说:“(我行)要和任何人一样大肆走私了。”英国领事答复道:“……他们(清朝官员)对海外强国,不敢有任何公开冲突。”这说明中国(B)A.海关职权逐渐丧失B.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C.自然经济快速解体D.清政府成为列强傀儡【解析】海关职权逐渐丧失,并非材料主旨意思,故A项错误;据材料中“……他们(清朝官员)对海外强国,不敢有任何公开冲突”可知是半殖民地程度加深,故B项正确;材料未反映经济方面,故C项错误;清政府成为列强的傀儡是《辛丑条约》签订后,故D项错误。6.(2017·宜宾)在英国伦敦举行的首届世博会上,英国商界人士越俎代庖,推出了一个“中国展馆”,其主要目的是为了(A)A.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B.缓和中英间的紧张关系C.帮助中国走向世界D.维护英国在华的特殊地位【解析】根据题干“英国伦敦举行的首届世博会”,结合所学可知,时间是1851年,属于两次鸦片战争之间,《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取得了对中国通商等权利,英国题干中的做法是一种使欧洲人了解中国的做法,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故A项正确;B、C两项明显错误,应排除;英国维护在华利益是通过不平等条约的方式获得的,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