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题过关检测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选择题1.下列对实践的理解正确的是()A.实践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B.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C.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的活动D.实践是人们认识和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解析:选B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B项当选;A项中“主观世界”说法错误;C、D两项改变了实践的外延。2.据预测到本世纪30年代,一种可以进入人体的医疗纳米机器人将会出现,他们可以在分子层面上对人体的原子和细胞结构实现一系列操作以维护我们的健康,并将我们的各项身体数据信息传到云端,方便医生随时了解我们的身体情况。这表明()A.纳米机器人的出现将有助于人类认识的发展B.纳米机器人能够把握人类疾病的本质C.纳米机器人可以代替医生从事精准的医疗实践D.纳米机器人经历了一个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解析:选A纳米机器人方便医生随时了解我们的身体情况,表明纳米机器人的出现将有助于人类认识的发展,A项入选。B项错误,机器人没有人所特有的意识,故不能把握人类疾病的本质。C项错误,实践的主体是人,机器人不可以实践。D项与题意无关。3.2017年8月,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我国科学家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从卫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钥分发和从地面到卫星的量子隐形传态,这标志着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研究在国际上全面领先。材料反映的认识论道理是()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②通过实践可以达到认识的终点③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④正确的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B②错误,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④错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③正确。4.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这表明()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A人们对海洋的探索水平随时代发展而不断提高,这表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的发展不断为人们认识海洋提供新的认识工具,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这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与题意不符。5.“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下面对这一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D.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析:选A题意说明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A项入选。B、C、D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6.(2019·邯郸摸底)过去在地面上,像青藏高原这样的极寒地区地震台网不能完全覆盖,面积广阔的海洋我们也观测不到,但随着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的上天,人们就可以不受这些自然环境的约束,对全疆域进行实时观测。这表明()①人们能改变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有利联系②新的认识工具的出现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③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上,实践的内容、水平会不同④人们能摆脱条件制约,把握事物的本质联系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C①错误,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电磁监测试验卫星的上天,人们可以对全疆域进行实时观测,体现了新的认识工具的出现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②符合题意;从“极寒地区地震台网不能完全覆盖,面积广阔的海洋我们也观测不到”到“不受这些自然环境的约束”体现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上,实践的内容、水平会不同,③符合题意;④错误,人们不能摆脱历史条件的限制。二、非选择题7.(2019·揭阳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他强调: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