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育华中学初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第一部分(1—6题25分)1.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每空1分,共8分)(1)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通过色彩鲜明的场景从侧面突出边塞奇寒。(2)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写狂风停止之后,云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的情景。(3)“故虽有名马,,。”点明千里马不遇伯乐的悲惨遭遇。(4)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表示生是我希望得到的,义也是我希望得到的,但“,。”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人生如旅途,中间有一扇扇庄严神秘的大门,门与门之间,有向往,有努力,有艰辛,有失落,总留给我们丰厚的积淀。青春,是人生最重要、最宝贵的阶段,在人们的企盼中倏忽而逝,又在人们的留恋中姗姗而来。当心灵的帆船回溯..岁月的长河时,我们能够看到:在那阳光明媚、金色的羽毛升起的地方,chùlì在歌吟里、掩映在诗词中,最耀眼的是那扇神奇玄妙的青春之门。(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6分)回溯.chùlì(2)用音序检字法查“淀”:先查音序,再查音节。用部首检字法查“逝”:先查部首,再查画。(3)语段中的画线句有语病,请你提出修改意见。(2分)3.下列对有关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的中国人有“字”有“号”。如李白字“太白”,白居易字“乐天”,杜甫号“子美”,苏轼号“东坡居士”。B.古代有很多运用借代的词语,如:“骚人”指文人,“烽烟”指战争,“手足”指朋友,“庙堂”指朝廷。C.孟子,名轲,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少府”和《范文正公集》中的“文正”都是官职名称。24.下列对这幅书法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小相兼,有断有连,顾盼呼应。B.轻松活泼,疏密得体,浓淡相融。C.笔力遒劲,苍劲多姿,轻重适宜。D.字体扁平,一波三折,富有变化。5.下面两则材料针对什么问题出现了哪两种不同的观点?请简要概括。(3分)材料一: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对手机的依赖大大超出预期,产生了很多的“手机病”。腱鞘炎、视疲劳和视力衰退,都是过度使用手机造成的“手机病”;除了“手机脖”“爱疯手”“手机眼”,对手机的依赖还会让人患上“社交病”,如:惧怕面对面沟通;不敢面对现实;在手机聊天、游戏中获取廉价且暂时的快乐。同时,过度依赖手机导致不少年轻人花在手机上的时间越来越多,从而没有时间学习,最终导致毁掉青春。材料二:有一群人,他们懂得将手机里的信息进行筛选、过滤,将有用的信息在大脑里进行分类储存,并结合自己的想法思考,将碎片化的时间通过手机进行学习和娱乐。这类人往往拥有很强的自制力。第二部分(6—20题45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6—7题。(6分)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是一首叙事诗,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B.“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一外貌描写,勾画出了一个长期遭受烟熏火燎、疲惫憔悴的年迈老人的形象,突出炭来之不易。C.“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这两句是诗人的议论,抨击了宫市制度的不合理。D.“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是“吝惜不得”的意思,写出了老人的无可奈何和百般不舍。7.赏析“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中“困”“饥”“歇”三字好在哪里。(3分)3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8--11题。(11分)[甲]宁越①,中牟②之鄙人③也。苦耕稼之劳,谓其友曰:“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其友曰:“莫如学。学三十岁则可以达矣。”宁越曰:“请以十五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