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正确的方法造就成功者上一.本周教学内容:正确的方法造就成功者(上)成功靠什么?成功靠的不是天才,当然也不只靠努力,成功更多地靠正确的方法。记得获得捷克“数学科学成就荣誉奖”的中国科学院林群院士曾打过一个形象的比喻:若想骑着自行车上天,则不管骑车人怎样努力地骑,都不可能获得成功。原因很简单,因为方法不对!所以,要想在中考中取得成功,需要一套适合自己的正确的复习方法。这对于每天已经在花大量的时间复习,主观上也很努力,但数学成绩却始终徘徊在八-九十分左右的中等生来说,显得尤其重要。那么一般地,怎样去复习才算是正确的方法呢?对此,可先自问几个问题:(1)认真地看过课本了吗?(2)会随时带着问题去查看课本吗?(3)学习有重复性吗?(4)有精做练习并且解题后及时反思的习惯吗?(5)愿意花时间建立并整理错题本吗?大家别小看了这些问题,那可是一块检测中等生数学复习的方法是否正确有效的试金石呢。(一)重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因为基础知识的考查在中考数学中大约要占到80%的比重,并且中考更重要的是考验你的认真、踏实和仔细。所以,重视基础很重要。而狠抓基础知识的关键首先就应该是课本。我们应该花时间准确地记忆,正确地理解课本上的每一个知识点,使对知识点的掌握不留下任何一个盲点。因此,建议大家可以按照数与式、方程、函数、统计知识和直线型图形、圆这几大知识板块认真地去描绘一张详尽的网络结构性树状图。事实上,画图的过程就是在寻找每一个“节点”上知识方面缺陷的过程。若一旦发现“漏洞”就应该马上配以一、二套相关知识的练习(也可选用课本中每一章节的复习题A、B组的练习)来弥补,做到知识不掌握,不弄明白就坚决不放过。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能全面、清晰地掌握各知识点的基础知识,又能通过直观、简单易行的绘图形式,将客观上存在内在逻辑联系的各相关知识“串联”起来,从而便于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比较和揭示知识之间的异同与联系。(二)学习需要一定的重复性常听到这样的说法:“前几天老师刚刚讲过,怎么现在又记不清了”;或者“以前曾做过这个题,但现在就是想不起怎么做的了。”这恰好说明,知识的掌握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需要有一定的重复性。反映到中考数学的复习中,首先需要一个踏踏实实、认真肯做的态度;其次应该反对那种眼高手低,认为只要看看题,解题也只要有思路就行。特别对做过的错题再花时间去订正简直是浪费时间的想法。实际上,对于中等生,踏踏实实地落实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做过的题,重视每一个错题的矫正很重要。对此建议同学们:完成当天的或本周的知识复习后,一定要花时间将前一天或上周已复习过的知识以及做过的练习再拿来过一遍,以彻底搞清其所以然为宗旨。(答题时间:80分钟)一、选择题1.要使二次根式有意义,x的取值范围是为A.xB.xC.xD.x<02.若抛物线y=ax2+bx+c的顶点在x轴上,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b=0B.c=0C.bc0D.b=4ac3.已知函数y=x+4x+k-3的最小值是正数,则k的取值是A.k>3B.k>7C.328.用换元法解方程x+x+1=,如果设x+x=y,那么原方程可变形为A.y+y+2=0B.y-y-2=0C.y-y+2=0D.y+y-2=09.在比例尺是1:38000的南京交通游览图上,玄武湖隧道长约7cm,它的实际长度约为A.0.266kmB.2.66kmC.26.6kmD.266km10.已知h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为h=gt(g为常数,t为时间),则函数图像为h0tht0ht0ht0A.B.C.D.11.若x+mx-15=(x+3)(x+n),则m的值为A.-5B.5C.-2D.212.已知,下图为二次函数y=ax+bx+c的图像,则一次函数y=ax+bc的图像不经过y0x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13.已知方程x+ax+15=0的两根的平方和是51,则a的值为A.B.C.D.14.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为8和6,第三边的长是一元二次方程x-16x+60=0的一个实数根,则该三角形的面积是A.24B.24或8C.48D.815.(如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