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及其应用学校:编者:一、知识网络1、透镜:2、凸透镜3、凹透镜4、相关概念1、实验2、凸透镜成像规律:3、生活中的透镜1、近视眼2、远视眼物距像的性质像的位置应用使像变大使像变小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与物体在像跟VU=∞U>2fU=2ff<u<2fU=fu<f(1)定义:;(2)作用:;(1)定义:;(2)作用:;(1)主光轴:;(2)光心:;(3)焦点:;(4)焦距:;(测焦距方法:)(5)物距:;(6)像距:;①目的:②器材:③步骤:④结论:⑤注意:照相机原理:投影仪原理:放大镜原理:1、产生原因:2、矫正:1、产生原因:2、矫正:(一)透镜(三)应用(二)成像规律二、考点分析考点1透镜考点解读会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能根据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例1】一束光在空气中经凸透镜折射后,形成的光束()。A.一定是会聚的B.一定是发散的C.可能是会聚或平行的,不可能是发散的D.可能是会聚的,也可能是平行或发散的解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但其出射光线不一定是会聚光线。一束光射到凸透镜上,其出射光线可能是会聚的,也可能是平行的或是发散的。所以正确的选项是D。答案:D考点2凸透镜成像规律考点解读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及作图、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探究是本课时的重点。预计在今后的中考中,根据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进行作图及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探究题将是重点考查的内容。【例2】:晓敏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缩小的像,然后他把燃烧的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这时光屏上()A.成倒立缩小的像B.成倒立放大的像C.成正立放大的像D.不能成像分析: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物体经过透镜后能成什么性质的像,一般的方法是弄清物距、焦距的关系。本题也可以用这种方法,蜡烛在光屏上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则像距在f与2f之间。,那么当蜡烛放在此处时,另一侧则能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答案:本题正确的答案为B。注意:物距、像距像与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像的倒正、大小等性质以及它们的应用,都编写在下表中,若把此表理解了,做这一类的题会很容易的。考点3透镜的应用考点解读本考点的重点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及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预计在今后的中考中,放大镜、投影仪和照相机的原理及透镜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产生原因及视力纠正将是考查的热点,考查方式主要以选择题和实验探究题为主。【例3】:肖晓同学和同学们去郊游,肖晓同学用胶卷(且镜头的焦距是不变的)照相机刚刚给小丽同学拍完全身照,小乐同学又要拍半身照,你认为肖晓同学应该怎样做?分析:接收像的光屏是照相机里面的胶卷(常称为底片),它的大小是不变的,当人由照全身像改成照半身像时,像要变大了,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像变大,像距也必须随着变大,而物距必须变小,所以,应该缩短人到镜头的距离,同时增大镜头与底片之间的距离。答案:肖晓同学应该缩短人到镜头的距离,同时增大镜头与底片之间的距离。注意:整个身体比身体的一半要大,但是,在一定的底片上照全身像和半身像,全身像要比半身像小;千万不要认为全身像比半身像大,否则,答案就是完全相反的。【例4】:(2014年武汉中考)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A.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B.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C.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D.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三、优化考题集训1、下列关于光学仪器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A.平面镜能成等大的虚像B.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C.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它对光起发散作用D.照相机照相时,底片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黄健同学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其中正确的是()A.缩小的都是实像,放大的都是虚像B.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C.缩小的像都是倒立的,放大的像都是正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