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初三政治总复习依法保障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点]1.我国宪法对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内容的规定;2.简要说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和巩固,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律;3.结合惩治制作、传播文化垃圾的犯罪分子的实例,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有法律保障发表看法。[难点]1.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和巩固,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律;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有法律保障。[考点]1.我国宪法对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内容的规定;简要说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和巩固,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律;2.结合惩治制作、传播文化垃圾的犯罪分子的实例,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有法律保障发表看法。[课前自练](10分钟)○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ABA.思想道德建设B.教育、科学、文化建设C.经济建设○2.(不定项选择题)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包括()ABCDA.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为指导B.要普及理想教育C.要普及道德教育D.要普及纪律和法律教育△3.在全国九届人在二次会议上,对我国现行宪法再次做了修正,在序言部分增加了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内容。国家领导人在修宪报告上指出:“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说明,宪法规定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以()CA.改革开放为指导的B.以实现现代化为指导的C.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D.以科学文化的发展为指导的○4.“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是()BA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B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C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5.某一小区有一妇女因虐待、辱骂公婆,屡经教育不改,终被治安拘留的案例。请运用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律的道理,说说你对这一案例的看法。[课堂精练](15分钟,50分)○6.(5分)我国法律对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这方面内容的是()DA.思想教育B.道德建设C.纪律和法制教育D.文化事业○7.(5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AA.思想道德建设B.思想文化建设C.教育科学建设D.民主法制建设○8.(5分)(不定项选择题)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分别是();BDA.见义勇为B.为人民服务C.个人主义D.集体主义△10.(5分)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建设精神的基本措施可分为()D①指引性措施②惩罚性措施③预防性措施④鼓励没措施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11.(5分)(不定项选择题)把9月20日定为“公民道德宣传日”这一举措有利于()ABCDA.开拓公民道德建设的新局面B.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C.唤起人们的公德意识D.促使公民自觉履行义务,扮演好公民角色△12.(5分)当前,我国有些地方仍存在着看相、算命、求神等封建迷信活动及走私、吸毒、赌博等社会丑恶现象,严重毒化社会风气,危害社会生活。为此我们必须()A①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②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③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④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15.(10分)A、B两村都想早日脱贫致富,但在如何致富的途径上大不一样:A村农民建造寺庙,热衷于封建迷信,祈求神灵保佑发家致富;B村农民则把原来的庙宇该建成夜校,鼓励农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农业实用技术。请问:长此以往,两村的结果会有什么不同?清运用所学知识简述理由。答案:本题重点考查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比较归纳的思维能力。材料中将A、B两村比较:目的相同(脱贫致富),但途径不同(一是搞封建迷信,一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让学生去设想两村的结果,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想象空间。但想象并不是脱离实际的猜想,而是联系材料内容,运用所学的书本知识,去进行合理推理。[课后演练](20分钟,50分)△16.(5分)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思想教育和舆论监督,也要靠()AA.法律制约B.自觉自愿C.宣传发动D.科学管理△17.(5分)下列体现法律对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鼓励性措施的是()AA.国家奖励科学研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