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邹城八中2013-201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阶段测试语文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5分钟)一、卷面分(5分)二、按要求填空。﹙10分﹚1、《渡荆门送别》中化静为动,表现诗人过荆门入楚地的壮阔景象,含喜悦开朗心情、朝气蓬勃活力的语句是:“,”。2、《三峡》一文中侧面描写山高的句子:,。3、《登岳阳楼》对壮志未酬身已衰朽的悲愤诗句:“,。”4、《使至塞上》中“,”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被称为千古奇观的名句。5、请写出课外描写雪的连续两句诗:,。三、古诗阅读﹙5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其二)姜夔①湖上风恬月淡时,卧看云影入玻璃②。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注释】①姜夔(kuí):宋朝著名诗人。②玻璃:形容西湖湖面如镜子一般。6.第二句诗中“卧看”二字体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2分)7.三、四句诗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3分)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20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注释】①木末:树梢。②死敌:死于敌手。③死法:死于军法。④恁么:如此,这样。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8分)(1)怀民亦未寝(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4)思欲就亭止息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8分)(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10.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4分)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20分)【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语哉!《与顾章书》吴均【注释】:[去月]上月。11.解词(4分)(1)晓雾将歇(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仆去月谢病(4)岂徒语哉12翻译(8分)(1)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仁智所乐,岂徒语哉!13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4分)14,对划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4分)六、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20分)【甲】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说笠翁,独钓寒江雪。【乙】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5、请找出下列各组加点字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是日更定莫衷一是B、更有痴似相公者更深夜色半人家C、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D、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且焉置土石16、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17、【乙】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4分)18、(1)从【甲】诗“独钓寒江雪”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