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师美术技法课中尝试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王大根•“”在国内高师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美术技能课中,往往是教师摆好静物或模特儿,让学生写生,教师巡回指导。从静物、石膏像、人物头像、胸像一直画到全身人体,几乎没有理论知识的讲解、讨论和思考,沿袭了古老的“”师傅带徒弟式技能训练方法和“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的古训,重技而轻理。•教师是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学生则是被动接受和训练的对象,教学效果不佳。•可以说,高师美术教师缺乏教学设计的意识和行为。1.建构主义与教学设计1.1.关于建构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发展的,是内在建构的,是以社会和文化的方式为中介的。学习者在认知、解释、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学习者在人际互动中通过社会性的协商进行知识的社会建构。•根据这种知识观,教育关注的焦点就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和学生知识的形成。•建构主义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认知的建构主义,二是社会建构主义,强调学习首先是进入某一实践共同体的文化的过程。1.建构主义与教学设计1.2.建构主义的基本学习原理与教学原则•建构主义的基本学习原理是:•理解是通过与环境的互动而发生的。学什么是不可能与怎样学相脱离的,因此,认知不仅仅在个人内部,而且是整个情境的一部分。•认知冲突或疑惑是学习的刺激,并决定着学习内容的实质和组织。1.2.建构主义的基本学习原理与教学原则•支持建构主义理论的十条教学原则是:•支持学习者所有的学习活动,以解决一项重大任务或问题。•学习者必须根据这项重大任务的复杂性清楚地感知和接受这一具体的学习活动。•支持学习者发展对所有问题的物主身份。•诱发学习者的问题并利用它们刺激学习活动,或确认某一问题,使学习者迅速地将该问题作为自己的问题而接纳。•设计一项真实的任务。•一种真实的学习环境是认知的需求与学习者必须为之作好准备的环境中的需求保持一致的环境。•设计任务和学习环境,以反映环境的复杂性;在学习发生后,学习者必须在这一环境中活动。•设计学习环境以支持并挑战学习者的思考。•鼓励对各种想法进行尝试,反对两者必居其一的观点和二者择一的环境。•提供机会并支持同时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1.建构主义与教学设计1.2.建构主义的基本学习原理与教学原则•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四大要素:•“”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协作: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建构均有重要作用。•“”会话: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意义建构: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1.建构主义与教学设计1.3.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design)是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制订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它有一套具体的操作程序,以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理论的观点和方法,调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资源去完成目标,并分析、评价其结果,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1.3.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从上世纪60年代提出“”教学设计概念以来,在半个世纪中已得到迅速的发展。巴纳锡从设计未来的假设出发,区分出四代设计方式:•受系统工程学影响的“”按指令设计(designbydictate)的第一代设计方式;•由专家研究并提供的“”为(决策者等)的设计(designingfor)的第二代设计;•由设计者与决策者“”一起进行的设计(designingwith)为特征的第三代设计;•以及由系统中的每一个人共同参与、设计的“置身于其”中的设计(designingwith-in)的第四代设计,设计过程是与学习过程整合在一起的。2.素描课的教学设计•笔者在2005年11月14日~12月7日为我院05级数码班开设4周素描课时首次尝试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这是2005年新生入学后的第一次素描课,共24人。入学前曾学习过二年~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