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知能整合考点直击跟进训练范文赏评技法指津写作练习如何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要求考生能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理解文段的关键,与文言虚词相比,它数量多,表意性强,变化性大。常见的文言实词,主要包括常见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等。“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包含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这些文言实词是中学生常见的实词,而不是生僻难懂的;二是这些文言实词的含义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脱离上下文的字典含义;三是对于这些实词的语境意义要理解,而不是识记那些僵死的概念。本单元出现了不少考纲所列的各种类型的常用实词,列表举例如下:考点直击跟进训练范文赏评技法指津写作练习实词类型典例分析通假字①夙遭闵.凶(《陈情表》)“闵”通“悯”,忧愁,忧伤②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兰亭集序》)“由”通“犹”,像古今异义词①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②拜臣郎中..(《陈情表》)古义:尚书省的属官今义:中医医生③凡再.变矣(《项脊轩志》)古义:两次今义:又考点直击跟进训练范文赏评技法指津写作练习实词类型典例分析一词多义如纵一苇之所如.(《赤壁赋》)动词,到……去今已亭亭如.盖矣(《项脊轩志》)像修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兰亭集序》)形容词,高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兰亭集序》)形容词,长室坏不修.(《项脊轩志》)动词,修补考点直击跟进训练范文赏评技法指津写作练习那么我们怎么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呢?1.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含义)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完全采用逐词逐义识记,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例如:《赤壁赋》中“一苇之所如”的“如”字,很多人会理解为“像,好像”,但放在语境中却讲不通。原文描写作者与朋友月夜下泛舟江上,表现他们悠然自得、怡然自乐的心情。“一苇”喻指小舟,联系“如厕”的“如”的含义,可以断定此处“如”是“到”的意思。2.结构分析法(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含义)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二二、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例如:《兰亭集序》中“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是对偶,且为并列关系,可知“咸”与“毕”是同义词,应是“都”的意思。考点直击跟进训练范文赏评技法指津写作练习3.语法分析法(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含义)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例如:《赤壁赋》中“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中“渔樵”前有名词短语“吾与子”,后有介词短语“于江渚之上”,上下联系起来,不难推断出它处于谓语的位置,是动词,不是“渔民樵夫”,应该是“捕鱼砍柴”的意思。4.联想推断法(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含义)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教材中一般都能找到。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例如:《陈情表》中“既无叔伯,终鲜兄弟”中的“鲜”字,联系初中学过的《爱莲说》中“陶后鲜有闻”中“鲜”当“少”讲,再根据本句对偶的特点,可以推知此处“鲜”字是“少”或“没有”的意思。考点直击跟进训练范文赏评技法指津写作练习5.邻字帮助法(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含义)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例如:《陈情表》中“过蒙拔擢”中的“擢”,根据它与“拔”相邻的特点,可以推断出它的意思也是“提拔”。6.成语对应法(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含义)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