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雷雨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我国现代剧作家。1922年入南开中学,入“南开新剧团”。1925年开始演戏。1928年入南开大学,1930年转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广泛涉猎欧美文学作品,特别喜欢古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易卜生等人的作品。1933年发表处女作《雷雨》,震惊文坛1935年发表《日出》,奠定了他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另有《原野》《蜕变》《北京人》《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家》(改编巴金小说)等。曾任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中国文联主席等。三十年前,一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替周家少爷周朴园生下第二个孩子(这就是后来的鲁大海)才三天的梅侍萍,竟被周朴园一家凶狠地逼着留下其长子(这就是后来的周萍)后赶出了周家。绝望的侍萍抱着奄奄一息的初生儿投河自尽……三十年后,在畸形情爱中挣扎的周萍,自知罪孽深重,为摆脱后母蘩漪的苦苦纠缠,狠命地引诱了使女四凤,而四凤就是周萍同母异父的妹妹。此刻“恨人像一把火,爱人像一把火”的蘩漪妒心大发。恰好,鲁大海又正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并作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与周朴园进行着一场针锋相对的斗争……待一切真相大白之后,一场悲剧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四凤羞愧难当,雷雨之夜仓皇出奔,不幸触电身亡;单纯、热情、充满着幻想的周冲(周朴园与蘩漪之子)跑去救四凤,也遭不测;周萍开枪自杀;善良的侍萍痴呆了……这是一部多幕剧,节选部分为第二幕,情节背景是:蘩漪因为周萍和四凤热恋,便通知四凤的妈妈——在一个很远的学堂里做佣人、两年才回家一次的侍萍来周家带走四凤。在周家,侍萍意外地遇上了当年抛弃她的周朴园。梳理情节脉络阅读课文,找出主要情节及人物之间的主要矛盾。主要情节:第一场:三十年后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再次相见。第1层:周朴园和鲁侍萍相认——相遇述旧怨。第2层:周朴园和鲁侍萍“交锋”——相认生新恨。第二场:周朴园同鲁大海针锋相对的斗争冲突。矛盾冲突: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焦点——三十年生死恩怨(爱情的纠葛)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焦点——罢工与反罢工的尖锐矛盾(阶级斗争)理清人物关系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主要人物?他们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大海侍萍四风鲁贵周冲朴园周萍蘩漪“人分两种,一种人有往事,另一种人没有往事。有往事的人爱生命,对时光流逝无比痛惜,因而怀着一种特别的爱意,把自己所经历的一切珍藏在心灵的谷仓里。”“人是怎样获得一个灵魂的?通过往事。”“正是被亲切爱抚着的无数往事使灵魂有了深度和广度,造就了一个丰满的灵魂。”分析人物形象周朴园是个怎样的人?他对鲁侍萍的情感是真还是假?1.周朴园是否有往事呢?2.他有哪些往事?无锡好时光逼走梅侍萍旧日的世界(旧衬衣、旧雨衣、旧家具、旧习惯)有3.周朴园对待往事的态度是怎样的?品味下列语言片断周朴园: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鲁侍萍: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思考:鲁侍萍为什么无缘无故提起洋火?为什么用“我们”?周朴园为什么说“无锡是个好地方”?周朴园想起了在无锡时跟侍萍的那段美好的恋情与幸福的生活,因此说“无锡是个好地方”。鲁侍萍无意中也回忆起了与周朴园在一起生活的温馨幸福的场景。一盏油灯,红色的火焰在跳动着,一位年轻姑娘正在灯下专注地绣花。在她身边,一位年轻的父亲怀里抱着婴儿,静静地看着她……眼前这幅画面,其乐融融,其情温馨。用“我们”一词是那样的自然。想象得出,三十年前的那段生活,留给鲁、周二人的正是这样一种美好、温馨的记忆,以至于三十年后他们仍念念不忘。对他们来说,无锡,正是这段美好生活的见证。4.周朴园是一个怎样的人?“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你大概已经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⑴对周朴园,对于三十年前被赶出周家的那段经历,鲁侍萍的内心是怎样一种感受呢?⑵找出这段话中的两个“你们”,四个“你”字,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