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1.对《诗经》有一基本的系统了解;2.领会诗中战斗豪情与戍边忧怨交织的复杂情感;3.从本诗中体会《诗经》的“起兴”及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1.《诗经》概貌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编成时间约在春秋后期。收录了从西周初年(约公元前11世纪)到春秋中叶(约公元前6世纪)约500年间的诗歌,现存305篇。最早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家将其奉为经典,称为《诗经》。风:周南、召南、邶风、风、卫风、王鄘风、郑凤、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15国风共160篇;雅:分大雅31篇,小雅74篇,计105篇;颂:分周颂31篇,商颂5篇,鲁颂4篇,计40篇。2.《诗经》的分类《诗经》是一部乐歌总集。《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就是依据音乐的不同。《风》:相对于“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而言的、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15《国风》就是15个地方的土风歌谣。《雅》:“王畿”之乐,雅又有“正”的意思。《大雅》、《小雅》之分,众说不同,大约其音乐特点和应用场合都有些区别。《颂》: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3.《诗经》与音乐的关系4.《诗经》的编订采诗说孔子编辑说乐师编辑孔子正乐说齐人辕固生传齐诗;鲁人申培传鲁诗;燕人韩婴传韩诗;鲁人(一说赵人)毛亨、毛苌传毛诗。5.《诗经》的版本与流传齐诗、鲁诗、韩诗今已失传,今天看到的《诗经》,为毛诗一派的传本。汉初传授《诗经》的四家:⑸男女之情咏叹6.《诗经》的内容⑴周族史诗⑵人民怨愤之歌⑶对统治者荒淫的嘲讽⑷爱国情怀的抒发⑴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⑵赋比兴的艺术手法⑶重章叠句,反复咏叹⑷四言句式,间或杂言⑸语言朴素简洁,绘声绘色本篇选自《诗经·小雅》,当是西周后期作品。当时诸侯相争,周室衰落,犬戎、猃狁等外族也经常入侵周疆,周亦兴师反击,造成连年战乱不止。人民特别是出征将士对战争有着复杂的多元感情。既有爱国的战斗激情,又有久戍边疆的忧怨。本篇就是通过一个久役士卒在归途中的回顾与自述,反映了戍边生活的艰苦,保家卫国的豪情和思乡怀亲的忧伤。是一首爱国恋家、服役思归的情绪矛盾苦闷之作。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室靡,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盬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骙骙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第一部分(前三章)抒发戍边士卒对久戍不归的艰苦生活的忧思及对外族入侵者的愤慨之情。全诗共六章,分三部分第二部分(四、五章)描述了周朝军队的赫赫军威及官兵的战斗豪情。第三部分(六章)表现了归途中风雪饥渴的苦楚和希望破灭后痛定思痛的悲哀心情。忧愤—昂扬—伤悲全诗情感变化基调本诗通过一个久役戍归途中的兵士的复杂心情的描绘和叙述,反映了戍边生活的艰苦和戍边战士思乡怀亲的忧伤,同时也表现了抗击入侵者的豪情和强烈的爱国爱乡的情怀。1.重章叠句叠字烈烈(言情)业业翼翼依依霏霏骙骙迟迟(状物)叠句猃狁之故猃狁之故采薇采薇采薇采薇曰归曰归曰归曰归重章前三章2.起兴的手法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采薇采薇薇亦柔止。采薇采薇薇亦刚止。彼尔维何?维常之华。3.情景交融的景物描写⑴实写景,虚写情,以景寓情,以鲜明的画面表达强烈的感情;⑵强烈的对比;⑶眼前景物的自然截取,不着痕迹。参考译文采薇菜呀采薇菜,薇菜新芽生出来。盼回乡呀想回乡,盼到岁末仍茫茫。抛舍亲人离家园,只因猃狁来侵犯,跪不宁呀坐不安,只因猃狁来侵犯。采薇菜呀采薇菜,薇菜柔嫩长起来。盼回乡呀想回乡,归期渺渺摧肝肠。忧悉烦闷心火烧,又饥又渴苦难熬。我们征战永无尽,家乡无人来问讯!采薇菜呀采薇菜,薇茎渐硬长起来。盼回乡呀想回乡,转眼春日暖洋洋。王朝差役没个完,不顾休息不得闲。忧愁烦闷心病添,我们征战难回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