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多大,舞台有多大刘邦曾经到咸阳去服徭役,有一次秦始皇出巡,他看到了秦始皇,长叹一声说:“唉,大丈夫就应该像这样!”当郦食其去见刘邦时,刘邦开始很傲慢,郦食其说:“如果您一定要诛灭没有德政的暴秦,就不应该坐着接见长者。”于是刘邦站起身来,整理衣服,向他道歉,把他请到上座。后来刘邦又认识到自己在远见方面不如子房,在治理国家、安抚百姓方面不如萧何,在带兵打仗方面不如韩信,于是他重用这三个人,并靠着他们取得了天下。内涵挖掘:刘邦在还是一位普通的士兵时,就把秦始皇当成自己的偶像,有着远大的目标,说明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刘邦能够虚心听取意见,礼贤下士,体现了他宽广的胸怀。他对自己有着深刻而清醒的认识,能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能看到自己的短处,他能正确认识自己,这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知人知己管仲年轻时就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明、有才干,始终很好地对待他,没有改变对管仲的认识。两人一起做生意,管仲经常占他的便宜,分钱财时总是多要一些;管仲替鲍叔牙谋划事情,反而使鲍叔牙更加困顿不堪。但鲍叔牙从不计较,一直很好地对待他。内涵挖掘:一生得一知己足矣。鲍叔牙不以小事来认识评判一个人,不嫉贤妒能,能大度地对待、包容管仲。高祖挺咸阳,却为汉中王。他知道春天还没有来到,黎明前的黑暗总为人所畏惧,冲破黑暗的勇气不是等待普照的轮回。他只是一棵平凡的小草,而他的周围围绕着更多的小草。春天来了,一棵草不足以“又绿江南岸”,但他是天明的号角,他是报春的鸟儿,他是吹绿草儿的春风。帐下汉初三杰,手旁谋士如云。青青的草色是他“彼可取而代之”的凌云之志,是他“大风起兮云飞扬”的豪气干云,是他“四面楚歌”的奇谋异略,萧何、张良、韩信就是帮他把春天染青的草儿,春天来了,群草争艳,青草的芬芳笼盖大地,青得彻头彻尾,香得点点滴滴。(2008年高考山东卷优秀作文《春来草自青》)春秋时期,管仲乃一介贫困布衣。与鲍叔牙做生意,管仲拿的却比鲍叔牙还多,鲍叔牙的仆人看了就说:“这个管仲真奇怪,本钱拿的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的比我们主人还多!”鲍叔牙却对仆人说:“不可以这么说!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老母亲,多拿一点没有关系。”有一次,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大家就骂管仲,说他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你们误会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他的命去照顾老母亲呀!”管仲带着这份感动出发去打拼自己的天地,最终做了丞相,使齐桓公得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感动正如一泓清泉流过了管仲的心,管仲带上它,踏出了自己生命之路,成就了一番事业,造福了一方百姓,永垂于千古史册。(2008年高考安徽卷满分作文《带着感动出发》)一百多年前,法国的雨果曾经这样感叹:“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古老的东方,人们也世代传承着一句俗语:“宰相肚里能撑船。”法国人的浪漫和中国人的实在碰撞在一起,于是人们发现:包容,超越了国家、语言、民族和文明的界限;包容,是这个美丽星球的子民所共同拥有和赞美的美德。包容是一种智慧,一种气度。英谚有云:“世界上没有不长杂草的花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他人的包容,正是建立在对他人的体谅和理解之上。蔺相如对廉颇的包容,成就了“将相和”的佳话;鲍叔牙对管仲的包容,成就了“九和诸侯,一匡天下”的壮举;李世民对魏徵的包容,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而宋朝君主对士子、学人的包容,则迎来了继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文化繁荣的高潮。包容的意义,绝不仅仅停留在个人层面,它对整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同样有着巨大的能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