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古典诗歌的语言——题型及答题技巧学习目标古典诗词的语言赏析2.规范鉴赏语言题的答题步骤。3.积累古代诗歌语言特点的术语。1.了解高考的考查方式。重点:规范鉴赏语言题的答题步骤。近几年高考中常见的几种考点:•1炼字(句)题型。•2赏析诗(词)眼。•3赏析诗歌语言风格。提问方式:•★1.指定型/征求意见型:诗中某一字问好在何处或指定诗中某字问好不好并说出理由;•★2.比较优劣型:指定诗中一个字与别的字比较优劣;•★3.寻找型:让找出诗中传神的字并分析理由。一、炼字型(高考考查的热点)(一)指定型/征求意见型•例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木兰花(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注]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规范答案:•①“闹”字写得好。•②闹,喧哗,不安静意,•③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让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例2.见《与名师对话》P164(2010年湖南卷)(2010年四川卷)例3.见知识整合(例3)(二)比较优劣型(西工大适应性考试一)•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来两岸失,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诗或题《江南意》。•此诗第二联“潮来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例2.高考答案提示: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好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如果有学生说两个字都好,而且把各自的妙处都体会得比较准确,也应给分。•规范答案:•①“失”用得好。•②“失”有“消失”意,•③一个“失”字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或:①“阔”字用得好。•②“阔”有“开阔”意,•③一个“阔”字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三)寻找型题例例1早梅唐·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该诗在炼字方面尤为出采,请结合你对诗歌的理解,从诗中找出两个进行分析。(6分)参考答案:1、首联中“独”字,通过严寒中万木枝干摧折来反衬梅树“孤根独暖”、不畏严寒的秉性,同时又照应了诗题“早梅”。2、颔联中“一”字,写出一枝素雅明艳的梅花,傲然挺立在银装素裹的旷野上,既突出了梅开得早,又凌寒独放的倔强个性,更映射了诗人不屈困境的孤傲情怀。3、颈联中“递”和“窥”字,“递”飘送,将凛冽的寒风温柔化,仿佛它也对早梅充满了爱怜之意;“窥”,偷偷看,将无知的禽鸟人格化,好像它们也对早梅满怀欣赏和羡慕,更何况是人呢?例2(11年湖南卷)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7分)暮西园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答:答案角度提示:1、从语言的角度:可分析总体的语言风格;也可抓住“满”“过”“知”等字分析炼字的精当。①“满”字形象地写出阳光洒满水池的景象。②“花落尽”进一步说明已是暮春时节,“知”字表明“花落尽”是作者的推测,为虚写。总结:炼字题型的基本解题思路:答题步骤:(1)明确某个字用得好。(2)结合全诗语境解释这个字的含义(3)点明这个字对内容或形式两方面的作用。(形式(着重修辞手法和描写效果):引起联想、想像;把……写得淋漓尽致、生动形象,化无形为有形、化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