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相桓公一匡天下, 交叔牙万古高风” 横批 : “ 挚交千古”。 管仲列传 司马迁 导学: 1 、请用 2 分钟时间认真阅读导学提纲中基础感知部分,认真勾画,这里很重要。 2 、给你 13 分钟,认真阅读文章,填写探究未知部分,有疑惑的地方请记录下来,一定要抓紧时间。 3 、相信自己,发挥自己的潜力,积极发言,小组完成导学提纲中的问题。思( 15 分钟)•要求:•1 、按照导学提纲,阅读文本,完成导学提纲中出示的问题,并把发现的疑惑记录下来。•2 、不交流,不提问,埋头动笔勾画圈点。•3 、抓紧时间,对不能解决的问题用红笔重点画出,一会儿在讨论环节中解决。要求:1 、通过两两合作,解决导学提纲中探究未知部分。(提示:可以一问一答,我说你记)2 、深入学习部分,展开小组讨论,在组长安排下分层讨论或全组一起讨论。(要求:主动质疑,寻求帮助;积极参与,善于倾听)3 、组长合理把控好时间,并注意记录其他同学的闪光点(新思路、新方法)议( 7 分钟)要求:1 、使用专业术语,普通话准确简练地表达内容;2 、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语速适当;3 、别人展示时,其他人注意倾听,吸取精华, 挑出错误。4 、学生竞相展示时,须使用规范切入语,如“我展示”、“我补充”、“我质疑”、“我纠错”。展评管仲能取得从政的极大成功,原因有哪些?明确:主观原因: 内政:有“上下相亲”“顺民心”的施政指导思想。 外交:有“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的施政才能。 客观原因:1 、朋友知己之情。好友鲍叔牙的知贤、荐贤。2 、君主知遇之恩。齐桓公对他的赏识。 司马迁为什么如此推崇管仲(即作者作此传的目的、包含的情感)? 清代李晚芳《读史管见》中云:“太史遭刑,不能自赎,交游莫救,故作此二传,寄意独深,使当时有知管仲之鲍子知之,或可劝君解免,有知越石夫之晏子知之,亦可援法代赎。多鲍叔之知人,与执鞭所欣慕,皆情见乎辞矣。”如何理解? 参考:司马迁为管仲、晏婴立传,详叙管仲与鲍叔的交游情谊、晏婴礼贤越石父、晏婴识拔御者三则轶事,点染桓公与管仲、景公与晏婴的能知能用,以此礼赞友朋相知、君臣遇合的知己之情。 司马迁对于友朋相知、君臣遇合是极为企盼的。 在司马迁的人生际遇中,李陵事件是一重大转折。本于拳拳之忠、款款之愚挺身而出,为李陵辩护,但却换来诬上、下狱的悲惨下场。司马迁能为素无深交的李陵出面辩诬,然而当他身陷囹圄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