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数学归纳法(理)一、数学归纳法的适用对象 数学归纳法是用来证明关于与 有关命题的一种方法,若 n0 是起始值,则 n0 是 . 正整数 n使命题成立的最小正整数二、数学归纳法的步骤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时,其步骤如下:1 .当 n = 时,验证命题成立;2 .假设 n = 时命题成立,推证 n = 时 命题也成立,从而推出命题对所有的 命 题成立,其中第一步是归纳奠基,第二步是归纳递推,二者 缺一不可.k + 1从 n0 开始的正整数 nn0(n0N*)∈k(k≥n0 , kN*)∈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各有何作用?提示:数学归纳法中两个步骤体现了递推思想,第一步是递推基础,也叫归纳奠基,第二步是递推的依据,也叫归纳递推 . 两者缺一不可 . 1. 数学归纳法适用于证明什么类型的命题 ( ) A. 已知结论 ⇒B. 结论已知⇒ C. 直接证明比较困难 D. 与正整数有关答案: D2. 在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凸 n 边形的对角线为 n(n - 3) 条时, 第一步检验 n 等于 ( ) A.1 B.2 C.3 D.0解析:边数最小的凸多边形是三角形 .答案: C123. 已知 f(n) = ,则 ( ) A.f(n) 中共有 n 项,当 n = 2 时, f(2) = B.f(n) 中共有 n + 1 项,当 n = 2 时, f(2) = C.f(n) 中共有 n2 - n 项,当 n = 2 时, f(2) = D.f(n) 中共有 n2 - n + 1 项,当 n = 2 时, f(2) =解析:项数为 n2 - (n - 1) = n2 - n + 1.答案: D4. 观察下列不等式: 1 > 由此猜测第 n 个不等式为 (n∈N*).解析: 3 = 22 - 1,7 = 23 - 1,15 = 24 - 1 ,可猜测:答案: 1+5. 记凸 k 边形的内角和为 f(k) ,则凸 k + 1 边形的内角和 f(k+ 1) = f(k) + .解析:由凸 k 边形变为凸 k + 1 边形时,增加了一个三角形,故 f(k + 1) = f(k) + π.答案: π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问题是数学归纳法的常见题型,其 关键点在于“先看项”,弄清等式两边的构成规律,等式两 边各有多少项,初始 n0 是多少 .2. 由 n = k 到 n = k + 1 时,除等式两边变化的项外还要充分利 用 n = k 时的式子,即充分利用假设,正确写出归纳证明的 步骤,从而使问题得以证明 . 设 f(n) = 1+求证: f(1) + f(2) +…+ f(n - 1) = n·[f(n) - 1](n≥2 , n∈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