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庚 概念艺术形象 下一页 下一页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叶密鸟飞得,风轻花落迟。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枝繁叶茂,浓阴匝地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去飞。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艺术特征 具有“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让人更多地想起了树干,把”叶“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静夜无四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 饱含水份,繁密—— 微黄但不干燥, 无飘零之意 —— 飘零透些微黄 落叶的微黄与干燥整个秋天的疏朗的气息艺术特征 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 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诸言外。 鉴赏诗歌,不仅要品尝言内的意思,而且要品尝言外意味。 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而标题却拟为 “说‘木叶’” ,若改为 “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你以为如何? 标题若拟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整个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变,它可能就要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就会写成一篇理论性较强的学术论文。而标题拟为 “说‘木叶’” ,就可以把深奥的文学理论渗透于有关“木叶”诗句的品读玩味中,化深奥为简单,化抽象为形象,既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 梅 花 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卜算子 咏梅 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我国诗歌中,有许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对稳定的盛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但有时候,诗人把它组织在不同的意象体系里,使之表现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感情。 卜算子 咏梅 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读陆游咏梅词,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