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杜甫一、学习目标1 、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其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2 、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 3 、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作者介绍时代背景诗歌赏析艺术成就目录 登 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 712 ~ 770 )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远祖杜预为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北)人,故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老”、“杜陵野客”。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创作从不同的侧面真实而集中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和社会面貌,因而被誉为“诗史”。他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诸体兼擅,无体不工,五古、七律成就尤高,被世人尊为“诗圣”。 作者介绍杜甫介绍 杜甫( 712-770 )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主要作品有:《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望》《羌村》《北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杜甫画像杜甫草堂背景介绍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 767 年)作者寄寓夔州时写的。杜甫身逢战乱,从 48 岁开始,一直到 58 岁去世为止, 11 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 3 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 4 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民不聊生。杜甫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 ;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时代背景这是一首“拔山扛鼎”式的悲歌,曾被人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胡应麟《诗薮 - 内编》)。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瞿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诗中抒发的不只是诗人个人的不幸。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节奏: 七律一般二四六分明(平仄), (节拍)为“二二二一”, 也可根据意义有一些变化,为“二二一二” 《登高 》杜甫风急 / 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