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读写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生命 生命》“目标先导”教学课例 旬阳县城关第二小学 李晓燕语文是文化的最重要的载体,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所以语文理解也需要文化理解,文化底蕴越深厚,对语文的理解越透彻。小学阅读课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教师应以此为主要“抓手”,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不能只着眼于“双基”,而应着力培养听、说、读、写等的语文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的教学应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教师应深入研究、明晰每一节课的目标,采用恰当的、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达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本文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生命生命》一课教学为例,着力于研究“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丰富阅读内容、强化朗读、引导阅读想象等方法”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教学策略,让小学语文阅读课大放异彩。 [原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1、教材分析:《生命生命》这篇文章编排在人教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这一单元以人生为主题,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正像居里夫人所说“生活对于任何人都并非易事”,在小学学习、生活中,将面对种种困难,这一单元的文章告诉我们怎样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和不幸,从中可以得到有益的启示。《触摸春天》告诉我们:谁都有热爱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永生的眼睛》启示我们:以自己的爱心给他人带来幸福,生命才更有意义。阅读这些文章,可以引导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生命生命》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旨在教育学生:要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这课写了三个寻常小事: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我”静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表达了作者在逆境中的顽强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追求美好的人生。2、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通过独立阅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一定的阅读理解、分析、判断能力,能通过查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讨论交流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谈出自己的阅读见解。本篇课文,学生对生命这个沉重话题的理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