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亮:读书不是让人获得知识 而是让人进入迷宫这个房间里除了从各种平面上摞起的书之外,还有一个常年没有人清理的阳台,爬藤植物覆盖了黑色铁栏杆,地面上一年四季都是落叶,从门口走到那个小阳台,要绕过一些书堆叠成的弄堂。时间倒放,视线告别楼下爱神花园的雕塑,从阳台上退步回来,这间丝毫不经整理(以后也不会)的“书房”又收入眼底;退着走下作协这栋老楼的旋转楼梯,一楼食堂的气味再次灌进鼻腔,和门卫扬手打招呼,紧接着身体被巨鹿路上嘈杂的环境吸附回去。吴亮的“书房”的外部叠套的丰富层次,完全符合吴亮自己在谈话录《此时此刻》中对个人阅读世界的内在感受与外部空间关联的描述:“曾经有人问我,你是不是喜欢上海?我说我喜欢谈不上,我说我习惯,或者我迷恋。但简单的喜欢或爱,谈不上。我脑子是勤快的,身体比较懒惰。 这座城市为我身体的懒惰提供了便利。只要我不太多地卷入世俗的事务,只要我有时间,我有一个敞开的空间,但我要能自由进出,那么我觉得就非常愉快,就会不断地想象着事情 ,, 小时候有一次我混到一个病假,在家里看小说, 看到黄昏时分。 当时是一个很匮乏的时代,用电很节约。所以,当天慢慢黑,也没法看书的时候,我眼睛累了,我就出去逛街。等到逛了会儿街之后,天黑了,家里饭也做好了,父母也回家了,一起吃饭。黄昏,薄暮时分,我就喜欢逛街,那时候很奇怪,刚看到过的小说里的建筑、氛围、内心的一种感觉,会影响我当时的心境 ,, 阅读就是把身体遗忘,把你所待的房间遗忘,进入到另外一个世界里去了。把书一合上,就回来了。就像是乘魔毯出去了一趟。”在接受采访之前,吴亮还让《上海文化》的编辑帮他在网上买书。吴亮是一个很直接的人,比如他爱憎分明,敢想敢说, 但同时他也是一个很松的人,他如今对现代世界的开放性,是其他一些也经历了八五新潮, 但至今仍只沉溺在其情怀中的人所不具备的。不断确立反思和往下走的习惯、对阅读始终的热爱、小孩子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吴亮的阅读世界里,维度是不断上升的。B=《外滩画报》 W=吴亮B:最近在读些什么书?W:那要看我是在什么地方读的。B:读书还分地方?W:以前不是说么:在马上,在厕所里,在床上,三个地方看书。两个地方是不变的,一个地方是移动的。B:怎么说?W:床边的书是带进梦乡的书。而旅行就是去另一个地方睡觉,所以性质是一样的。但我现在枕头边有很多书,所以我的梦也很乱。除了在旅行途中看书,其他大部分时间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