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南省 2007 年思想品德、思想政治中招备考的几点思考 王向阳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2006.12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学科课改历程 思想政治学科贯彻新课程理念比较早,而进入新课程体系比较晚。发展历程—— ◆1997 年 4 月,改《教学大纲》为《课程标准》 ◆2001 年 10 月,颁布新修订的《课程标准》 ◆2003 年 5 月,颂布《课程标准(实验稿)》 ◆2004 年秋季,使用新课标、新教材教材使用情况 老教材:思想政治(人教版、豫人版) 仍在局部地区使用至 2007 年夏 新教材:思想品德 ① 人教版、粤版、湘师大版( 2006 年秋进入九年级) ② 教科版( 2005 年秋启用) ③ 北师大版、陕人教版( 2006 年秋启用)一、新课程、新中考、新思路 一、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精神、大力贯彻新课程理念,对实施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两种试卷题型相同,指导思想相同,符合我省教学实际,为非实验区向实验区顺利过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依据课标,注重“双基”,联系实际,难易适度,考查能力,关注发展。强调能力立意,渗透人文关怀,强化德育功能。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考查的有机结合,水乳交融。 三、打破思维定势,加大改革力度,实现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体优化。如:加大了图画的使用量,直观形象,增强了表达效果。又如古诗、歌词、对联、谚语、名言警句入题,有的题还为考生设计了答题图表。改善了平铺直叙、平淡无奇的传统试卷结构,使试卷多姿多彩,喜闻乐见,引人入胜。特别是增加选做题,扩大选择空间,体现人文关怀。 四、关注“热点”,兼顾“冰点”,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体现时代性,注重地域性。在突出思想性的基础上,增强实践性、综合性和开放性。努力实现从“应试”到“应用”的转变,突出考查核心内容和核心能力,坚持“科学考查双基”,特别是在开卷考试的背景下,进一步减少了纯知识性或机械记忆类的试题,力求跳出“教教材、背教材、考教材”的怪圈。 五、按照“回归生活,回归品德”的要求,贯彻“考试即生活”的命题理念,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设置情境,搭建平台,增强生活气息,卷面生动活泼,材料新颖鲜活,设问适切恰当,努力营造和谐的考试氛围,充分调动考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挖掘潜能,展示个性。 六、摒弃“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大而空”的做法,杜绝繁偏怪题,充分尊重考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