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初具规模 新时期教育的蓬勃发展推进素质教育 课堂小结第 16 课教育事业的进步教育事业的进步 她就是苏明娟,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她和许许多多的贫困山区的孩子一样无钱上学,那双渴望知识的“大眼睛”打动了无数热心于希望工程事业的人。多年来苏明娟和所有接受希望工程捐助的学子一样,受到了社会方方面面的关爱,从而顺利地完成了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业。她学习勤奋努力, 顺利地考入安徽大学, 2005 年大学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一、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初具规模1 、旧中国的教育怎样?2 、新中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初具规模的表现如何?1 、旧中国教育概况(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服务,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 在旧中国,文盲占全国人口的 90% ,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只有 20% ,工农子女几乎被剥夺了入学的权利。落后 新中国成立后,大力改革和发展教育事业,强调学校必须向工农开门。 发展中小学与新建大批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并举。2 、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前 17 年教育成就(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宋怀林( 1959 年)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 工人、农民为“脱盲”学拼音、认生字二、新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1 、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是什么?2 、新时期基础教育发展的表现怎样?3 、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的战略措施是什么?4 、实施了“国家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工程”5 、希望工程文革” 10 年的教育事业(遭受到灾难性的破坏)红卫兵砸毁“清华园”题字北大“红卫兵”将校长陆平等作为“反动学术权威”进行批判张铁生1950 ~辽宁兴城人1973 年参加全国高考“ 臭老九”“ 反动学术权威”“ 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停课闹革命”“ 上山下乡,接受贫下 中农再教育”1966 年始大学连续 4 年不招生破坏..\..\视频\文革影响教育.avi1.1983 年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个面向”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理论的创新,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三个面向”是对整个中国教育的要求,它的核心就是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1984 年 2 月 16 日邓小平参观上海展览馆举办的十年科技成果展时提出“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核心手段时间跨度2. 颁布《义务教育法》《教育法》,把普及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 进一步纳入法制轨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