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四 诗词鉴赏 文言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提高中华儿女文化素养的极好资源。因此,文言诗词成为中学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自然也是中考必不可少的考查内容。 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根据课标要求,中考试题在文言诗词方面的考查,基本上锁定在积累、感悟、运用、欣赏的范围内。从字词解释、句意理解、名句名篇背诵等方面考查积累,从诗句理解、文意领会、内容概括、感情体会等方面考查感悟,从分析诗句意义与联系实际方面考查运用,从词句品析、文意领悟、感情体验等方面考查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1.诗意理解。诗意理解就是凭借自己的文言积累和试卷提供的注释,读懂每一句每一层每一节,就连标题、小序也不要放过。对诗词中所写的景、物、情、理,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诗句的含义,一一弄清。 2.意境把握。诗歌的意境,是作品中通过对寄托情感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等形象的描写,体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意境把握可以通过找景(描写了哪些景物)、绘景(描绘诗词中展现出来的情景画面)、品景(说说画面美在哪里,有何感受)来完成。描述时要力求忠实于原诗,语言力求生动形象,有诗意。 3.内容概括。从诗句中提取内容要点,对景物的特点、人物的感情态度、作者的观点、全诗的主旨等,能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清楚。 4.写法品析。诗词中字词的用法,各种修辞的运用,句法的作用,景与情、事与理的关系,全诗的结构特色,作品的艺术风格等等,这些方面有些什么特点,为表现诗词的主旨起到怎样的作用。 5.情感体味。情感是诗词的灵魂。诗词中的情感,有的委婉缠绵,有的激昂澎湃,有的沉郁,有的张扬,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借景抒情。诗词的情感与其主旨有着直接关系,把握住诗词的情感走向,有利于准确读懂其含义。 (2010·天津)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雪》) 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B.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这两句诗描绘了长江进入中游以后,江峡渐尽、平野旷出、江水开阔的景象。 C.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经·蒹葭》) 这一章中前四句是写景,金秋露浓霜重;后四句是抒情,伊人情深意长。 D.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