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诗词讲解1 诗词当中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写作手法包括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要求:背诵表现手法有哪些? 修辞有哪些? 宴词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问:三四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催促船桨承受借景抒情:借桃花随溪水漂流的景象,抒发自己也将要漂离的离愁别绪。反衬:以桃溪的浅,来反衬诗人的离愁之深,形象的把抽象的离愁具体化。体现出诗人即将与友人离别的悲伤。诗人写景角度视觉听觉• 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 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 1 这首诗写出了四明山的什么特点? 2 诗歌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写出了四明山高、幽静的特点。反衬(以动衬静):用听到玉箫一声来反衬当时山林环境非常幽静。也能表达出作者平静淡泊的心志。•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1 诗歌首句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 垂死病中惊坐起”中“惊坐起”是篇中妙笔,请简要分析。首句诗描绘出一幅夜已深,灯已残,光线昏暗,影子摇晃不定的凄凉黯淡画面。 “ 惊坐起”是写诗人听到白居易被贬的消息之后,重病之中居然坐起来的神情动作,突出了消息的惊人、闻者的震动和心情的悲痛。 描述和概括各一半 雪梅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1 请赏析首句。2 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用拟人的修辞,把梅雪拟人化,“争”“未肯降”字生动形象写出梅雪为了争夺春天互不相让的情态,二者旗鼓相当。人各有所短,各有所长。看到自己优势的同时也要看到自己的劣势,(要有自知之明)。取长补短才是真理。• 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 互文是修辞法的一种,定义为文章中某上句省略下句出现的字词,下句省略上句出现的字词,但上句与下句合并后即成为一个意思,相互补足。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 • 铺垫:为即将来临的事物的衬托。例如,鲁迅在《孔乙己》中写道:“中秋过后 , 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 , 看看将近初冬 ; 我整天的靠着火 , 也须穿上棉袄了”,文中这里通过自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