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职《历史》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历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历史进程的学科,是在一定的历史观指导下对人类历史的叙述和阐释。 历史课程是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促进接受职业学校教育的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和优秀文化传统;从历史的角度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养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职业学校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础。 二、参考课时 36 课时 三、课程目标 历史课程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培养学生历史课程核心素养。历史课程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课程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阐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 四、设计思路 (一)根据课程目标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要求。 (二)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特点。 (三)尊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 (四)科学合理设定本课程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的课程结构和学时安排。 五、内容纲要 教学内容 知识要点 技能目标 建议课时 项目一:基础模块 基础模块为“中国历史”,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了解近代职业教育的兴起,知道新中国1.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中国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 2.能够将中国历史上某一史18 中 职 《 历 史 》 课 程 标 准 --第 1页中 职 《 历 史 》 课 程 标 准 --第 1页2 成立以来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认识职业教育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意义;了解代表性的技术技能人才,认识技术技能人才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1.史前时期与先秦历史。 2.秦汉时期大一统格局的建立与巩固。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4.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 5.宋元时期民族关系与社会经济文化的新发展。 6.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潜伏的危机。 7.精湛的古代工艺。 8.晚清时期的民族危机与救亡运动。 9.中华民国的建立和民国初年的社会。 1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11.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2.人民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