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化学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 说课稿 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遵循教材编写思路,体现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教学思路。 在必修一前三章学习了金属元素钠、铁和非金属氯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对物质的性质有了感性认识。本节课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探究原子结构及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从本质上去认识、解释元素的部分性质,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认知规律。 2、本节教材在必修模块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原子结构不但起着“承上”作用,从本质上去解释某些具体元素的性质,还起着“启下”作用,后面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和第三节《化学键》也要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去学习和探究,为以后学习必修二硫元素氮元素的性质打下基础。 3、本节教材是初高中化学的很好的衔接点,本节内容上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可以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原子结构,依此为发散点,可以更好的学习高中化学。 二、依据新课标,确立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②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掌握质量数和符号 A、X、Z 的含义,并明确各微粒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新 人 教 必 修 一 4.1原 子 结 构 元 素 周 期 律 说 课 稿 --第 1页新 人 教 必 修 一 4.1原 子 结 构 元 素 周 期 律 说 课 稿 --第 1页 2 通过对原子结构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学习与探究,培养学生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原子结构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学习,认识物质的微观本质。使学生认识到原子是由带不同电性(正负电荷)的微观粒子构成,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②通过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历史,使学生了解假说、模型、推理等科学研究方法以及历代科学家科学研究的辛苦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永攀科技高峰。 三、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重难点: ①重点:原子的构成微粒及相互关系;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②难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2、过程与方法重难点: ①重点:培养分析、归纳、概括、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假说、模型、推理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 ②难点:培养分析、归纳、概括、解决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