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 (二十四时计时法) 一、 教学课题 教养方面: 1 、使学生了解 24时计时法,学会用 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 了解 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联系和区别。 3、 能准确进行两种计时法的互换。 教育方面: 1 、在积极学习的状态中,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 、 感受到我国数学文化历史的悠久与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数学 发展方面: 使学生经历学习 24时计时法的全过程,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形成观察、探索、概括等基本的学习能力。 二、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 52页的 24时计时法及 53页做一做。 教材与学生: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时分秒、年月日的基础上学习的。24时计时法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还是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的,但有的学生对于用 24时计时法表示下午或晚上的时间可能还不大习惯,或不太清楚表现形式,当然还不能排除有的学生对此还很陌生。我认为在教学前调查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了解情况是非常必要的,以便在教学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同时充分利用知识丰富同学的经验,通过生生交流作为课堂教学资源。结合生活情境,采用直观的手段进行教学,学好这部分知识为学习简单的经过时间计算和后面相关内容打好基础。 重点:会用 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难点:准确进行两种计时法的互换 教学准备: 1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2 4 时计时法”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利用百度在网上搜索有关计时法的一些视频及课件需要的图片等等。 2 、学生准备:学生课前收集的各种表示时间资料,钟表或表盘模型,时间卡片 3 、教具准备:形象地展示 24时计时法的课件与钟表表盘模型。 三、教学方法及教学思路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课标》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我把本节课分为以下四个段落进行。 (一)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新课。(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我分为2 个步骤进行: 1、感知24时 2、认识24时计时法(三)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巩固新知。 (四)总结评价,教师质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关于时间的小故事! 问:大家猜一猜,他们能不能按时见面?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