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 课时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三部分 世界史【时空坐标】核心考点梳理中考考向预测课时提分训练考点一 第二次工业革命【课标要求】通过电的利用 , 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等史实 ,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1. 电的应用(1) 第二次工业革命① 开始时间 : 。 ② 特点 : 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特别提示】19 世纪自然科学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 ,这些成果为新的技术革命准备了条件 , 将这些成果运用到工业生产中去, 才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19 世纪六七十年代科学研究核心考点梳理中考考向预测课时提分训练(2) 电的应用① 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 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② 电动机和发电机 :1831 年 , 英国科学家 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后来 , 人们根据这一现象发明了早期的电动机和发电机。 ③ 动力主导 : 到 19 世纪 70 年代 , 经过不断完善的 进入生产领域 ,电力开始作为动力带动机器。 ④ 爱迪生 : 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的 、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他还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 , 促进了电灯的广泛使用。 电力法拉第发电机白炽灯泡核心考点梳理中考考向预测课时提分训练(3) 影响 :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了“ ”。【识图学史】电气时代核心考点梳理中考考向预测课时提分训练2. 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1) 内燃机 :① 发明 :1876 年 , 德国人 制造出一台煤气内燃机。 1883 年 , 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几年后 , 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 ② 作用 : 解决了 的发动机问题 , 引发交通领域的变革。 奥托交通运输工具核心考点梳理中考考向预测课时提分训练(2) 汽车① 出现 :19 世纪 80 年代 , 德国人 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② 革命 :1913 年 , 美国企业家 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 , 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 , 汽车开始成为中等收入家庭的交通工具。 (3) 意义 : 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 , 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识图学史】本茨福特核心考点梳理中考考向预测课时提分训练3. 化学工业和新材料(1) 产生原因 : 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 的发展 , 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2) 表现 :①19 世纪 60—80 年代 , 人们已经能够使用新方法生产碱、硫酸、人造染料等产品 , 而且产品成本更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