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一把紫檀木的算盘一把紫檀木的算盘 父亲去世到今年二十年了,生前留下的许多东西因为没有多大用处,慢慢都撂了,不见了。只有一把紫檀木的算盘我却始终舍不得扔,因为看到它,我的眼前就会出现出父亲在煤油灯下彻夜不停地“吧嗒吧嗒”吸烟,拨拉算盘的身影,就想起了他讲给我的许多故事。 父亲小时候没有进过任何一所学校,没有上过一天学,更没有学过算术,但是他识字,会打算盘,而且是新中国成立后村里第一任会计,一干就是三十多年。直到 1985 年我参加工作的时候,村里正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他才从会计的岗位上退下来。我曾经特别好奇,父亲是怎么认识字的,又怎么会打算盘了呢? 父亲说着一口地道的新疆土话。他说他是新疆人,他的父亲是新疆人,他的父亲的父亲也是新疆人,再往上几辈,他就不知道了。媳妇老家在河南省禹州市,20XX 年我陪媳妇回老家探亲。意外得知,禹州市的方岗有个方氏宗祠。老家的亲戚朋友给我做了介绍,说凭我的身份证就可以进方氏宗祠祭祖参观。由于时间关系,未能成行。朋友介绍,方姓宗祠,每年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数万方姓华人都寻根问祖,前去祭拜。河南即为中原,本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被视为天下中心。所以,新疆人都说河南人“贼得很”,这其中没有多少贬义,更多的就是很聪慧的意思,我也是这么认为的。父亲可能就是聪慧的河南人,虽然是农民,但在我眼里、心里见多识广,啥都知道。村里的收支和每家每户每年的收入,他都用那把紫檀木算盘算得清清楚楚,一点儿不差,没有任何人对他的算账提出过异议。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革中,农村许多像父亲一样有文化的人都不同程度地遭受过冲击和批判,但是父亲却历经多次清查,安然无恙,像个不倒翁似的立着。 父亲生于 1929 年,去世的时候不到七十三岁。弥留之际,他给我说:“我活了这么大岁数已经很知足了。我一个凡人,又不是孔子、孟子那样的圣人。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孔子活了七十三岁,孟子也不过八十四岁,我满足得很了。”听了父亲的话,我心里十分难受,眼眶浸满了泪水,无言以对。我突然茅塞顿开,原来老话说的“七十三、八十四,阎王爷不叫自己去”是这么来的。我从心底里佩服父亲,他不是他那个时代一般的农民,他是一个一辈子活得明明白白的人。 小时候,感觉父亲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鸡毛蒜皮,什么都懂。从我记事起,父亲就给我们买有几大捆的小人书,我看了一遍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