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群众文化工作路径优化的实践探讨 摘 要。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提升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思想水平、贯彻巩固党的先进的意识形态、丰富农村的文化艺术氛围、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和人居环境等。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农村;群众文化;路径优化 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7-0256-01 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对于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党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设定,其中“乡风文明”就是涉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目标。新农村精神文明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广大农村生活现代化的内在需求和重要保证。那么,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可以有效提升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思想水平、贯彻巩固党的先进的意识形态、丰富农村的文化艺术氛围、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和人居环境、提高农村人口的幸福指数,农村的群众文化工作即达成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措施,直接促进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于如何优化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路径实践,笔者在下文中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加强地方重视和政策支持,整合资源配置 我们首先需要承认,在大力发展经济的这些年中,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落后于物质文明建设,这一点在广大农村表现得尤为显著。其中,地方政府缺乏相关方面工作的重视是很重要的原因。地方政府在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上应该提供全面的保障条件,主要包括政策支持、载体支持、资金支持三方面,并给予合理的资源配置。政策支持包括充分利用国家层面的政策,与此同时,地方在建设规划时应该优先将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考虑进去;二是载体支持,大力兴建硬件设施,目前在农村地区已经开始普及文化工作站、农家书屋、展览馆、文化广场等文化活动场所,尤其是文化工作站的存在,它即是文化活动场所也是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公益性机构,承载着组织活动、科普教育、宣传演出、遗产保护、文化管理等多重任务;三是对于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给予充足的资金支持,包括对软硬件配套设施的投入和活动项目经费的投入,以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且多种多样的精神文明需求。 二、提高农村文化工作者素质,注重人才的引进 农村文化工作者的素质水平直接决定着广大农村群众文化开展工作的实际状况,目前,广大农村还存在着文化工作者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专业素质及技能素质缺乏、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