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摊贩的治理外国语学院王慧敏目录治理措施及建议流动摊贩的影响0403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治理措施0201流动摊贩的出现原因壹流动摊贩的出现原因利益驱动:流动摊贩投资少、成本低、风险小、见效快,是低收入家庭、下岗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的第一选择,同时流动摊贩适应市场的能力强,经营内容调整快。市场需求:民众的需求是全方面的、多样的。城市中的店铺在价格、产品提供种类、以及地理位置等方面不可能完全满足民众的需求,因此流动摊贩应运而生,弥补市场的不足。贰流动摊贩的影响多样形式经济的组成部分;为各方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商品,所售卖物品展现当地风土人情,传承文化,又促进旅游经济2.传承文化,活力城市4.存在的独特性为弱势群体提供了较为低的就业门槛;如果全面取缔,大部分摊贩群体将失业,其中部分人可能会走上犯罪道路1.就业安置及城市社会安定3.满足低收入市民需求正面影响负面影响三无产品(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无生产厂家);缺斤短两、以次充好;露天公共路段,灰尘污染;无健康证、营业执照,也未经相关卫生部门检查;3.产品质量及食品卫生难以保障无营业执照、无税收,其实是一种逃避税收及其他费用的经营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关系,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营秩序4.无证经营,扰乱市场秩序多在繁华的街道、学校门口、小区门口等人流量大的地方,经营时间多为车流、人流高峰期,使拥堵的城市道路更加拥挤1.占道经营,扰乱交通秩序环保意识差;流动性也加大了污染的覆盖面;叫卖声、喧哗声形成了噪音污染。2.污染环境,影响市容市貌叁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治理措施泰国韩国香港香港:“法制化”治理1.按照街区的交通情况及市民的需要确定固定摊位和流动摊位的数目,并向流动摊贩颁发固定牌照或流动牌照;2.严禁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公开竞投或租用牌照,没有牌照而进行经营的均为违法经营;3.给予一定数额的特惠金,为其提供固定摊位,鼓励流动摊贩自愿申请营业牌照;4.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对违法的流动摊贩依法进行处罚并且处罚力度很大;(一旦裁定,最高可被监禁3个月及罚款1万元,不能按时缴纳的以每日300元进行加罚)韩国:“分区式”治理1.“绝对禁止区域”:主干道、火车站、汽车站、广场的辅助干线等区域;2.“相对禁止区域”:对市容和交通危害程度较小的区域,但对摊位规模、范围、经营时间都有一定限制,同时进行严格管理;3.“诱导区域”:对市容和交通基本无影响区域,包括城市中心闲置空地、河溪两侧道路、传统市场内道路;4.道路文化,将大型客车改装成流动式超市或时装屋;5.成立自治组织,“全国摊店业主联合会”泰国:“人性化”治理1.设有专门的部门负责登记、管理摊贩,向他们颁发许可证,并规劝流动摊贩为行人留出1米宽的过道;2.充分理解他们的艰辛并采取一定措施保障摊贩利益,即所有摊贩不用缴税;3.为摊贩提供其他的就业渠道来引导非法流动摊贩主动退出摊贩行业;肆治理措施与建议疏堵结合管理分区域管理;分类管理;分时间段管理引导合法经营发放牌照;积极引导固定摊贩转为个体工商户;多元化治理政府为主体,流动摊贩和市民协同治理;建立自治组织;谢谢参考资料:刘玲玲,刘承水,史兵.流动摊贩外部性分析及其治理政策——以北京市为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5):79-83卢红艳,国内外城市流动摊贩治理经验及启示[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6,(6):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