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面花与地方文化——以华州花馍为例面花与地方文化——以华州花馍为例 面花艺术传承久远,其种类繁杂,多分布于我国北方地区,其中关中地区的华州花馍被视为讨论秦东文化与虎文化的“活化石”,被广泛运用于民间节日及人生礼仪的各个场合之中。它与古代的祭祀制度、社交文化息息相关。本文将重点阐释华县面花的进展轨迹、其功能与特点,并试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其符号含义以及其所体现的地方文化特点及其目前的创新与进展现状。 面花艺术地方文化华州花馍 1 华州花馍的进展轨迹 1.1 华州花馍的起源 面花在我国有数千年的历史,最早的面花艺术便是“华州花馍”。可以说从小麦生长在关中这片土地上开始,制作面花便成为了北方地区的文化特色。据《左传》记载郑桓公曾食用了由民间妇女制作的花馍后惊叹不已,这种花馍既保持了小麦本身的麦香,颜色洁白洁净,又能够捏成不同的形状,便提议将这种手工艺品代替马羊等活物用来祭祀,食用的同时又起到娱乐祭祀的功能,慢慢地这种用途流散开来,成为民间节日及人生礼仪等重要场合的祭祀用品。 华州花馍是面花艺术的源头,在此之后才渐渐进展出“渭南合阳面花”“山东阳泉面塑”等。各地对面花的叫法不一,但只有华县的面花才能叫“花馍”,因为它是在蒸制馍之前对发起的白面加以施工,捏成不同的形状,出笼后用食黄、食红适当着色,再用各类谷物(如五谷豆类)、红枣、花生等点缀,它在祭祀用途的同时又保持了面的食用功能,因而被称为“花馍”。而其他地区的面花,为了增添艺术色彩,大量的上色,红橙黄绿颜色不一,使得制作出来的面花具有丰富饱满的色彩,但已完全脱离了食用功能,因而不能被称为“花馍”。 1.2 面花的进展 面花艺术贯穿中华民族文化进展始终,据《中国百科全书——轻工卷》记载“汉代迎神赛会上的傩舞便以面团塑成的鬼怪头部形象”。北魏贾思勰在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齐民要术》中记载当时面食名曰“饼法”并阐述了数十种饼类的作法……随着封建制度的日趋完善和农业文明空前鼎盛,艺术创作也进展到了相对完备的阶段。隋唐时期面花、面塑等手工艺进入了形成期。唐代封演著《封氏见闻记》中记载当时已经出现以面塑代替了传统祭祀、殉葬等仪式中使用的祭祀品的做法。到了宋代,面花、面塑真正进展到了繁荣时期,并开始被运用于各种场合。《梦梁录》曾经记载面花、面塑出现在春节、中秋、端午以及婚庆、祝寿喜庆的日子。在民俗活动中也常常将面花、面塑作为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