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十年:防与治留下的是是非非北京大学教授钮文异认为留下的遗产和认知,就像他在办公室里堆放的书籍和资料,需要时间逐步消化。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长期被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以及医疗系统和公共卫生防线的脆弱。年病毒暴发时,在全无经验的情况下,糖皮质激素被大量用于非典紧急治疗。诸多患者病愈后出现股骨头坏死症状,以及肺部功能障碍和其他药物副作用反应。年的时间节点,所带来的阴霾依旧让人不敢忘记。这场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对于政府重大信息披露和应急救援机制的建设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促进作用。回头看看那一年的人和事,反思这场浩劫带给我们的遗产和认知,有助于当下,也有助于未来。■本报记者童岱,至今看来,都是一个夹杂了恐惧、迷惘、抗争、希望等多重含义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年的,仅在中国大陆就造成了人感染、人死亡。年的时间节点,它所带来的阴霾依旧让人不敢忘记。这场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对于政府重大信息披露和应急救援机制的建设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促进作用。回头看看那一年的人和事,反思这场浩劫带给我们的遗产和认知,也有助于未来。信息不透明带来恐惧“SARS 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长期被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以及医疗系统和公共卫生防线的脆弱。”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健康教育系教授钮文异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信息的不透明为不确定因素和小道消息提供了温床,协助了第一波 SARS 病毒成功“抢滩登陆”。年年末,钮文异当时在做公共卫生和健康教育的工作,那时候他就零星地听到一些消息,呼吸道疾病、传染性强、有别于其他流感……那时候的 SARS,就像披着面纱的瘟神,在人们懈怠、不知情的状况下恣意蔓延。年月日,距离北京近公里外的广东省河源市,《河源日报》刊载的一条报道中提到,河源发现了病例,初步命名为“不明原因的非典型性肺炎”。文章结尾说,“尚未形成疫情”,这是国内第一篇关于 SARS 的公开信息和新闻报道。事实上,当时的河源市已经出现了抢醋、抢药的恐慌状况。罗红霉素和其他抗生素开始脱销,这种情况甚至蔓延到周边地区。钮文异发现,同时期的北京,不仅是普通老百姓,包括许多医务工作者在内,对这种未知的疾病都有一种莫名的恐惧。于是他开始做功课,搜集一些相关的材料,尤其是预防 SARS 的方法,编辑成册。年月初,北京市卫生局结合当时的 SARS 疫情给卫生人员作了一次培训,钮文异准备的材料派上了用场,并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