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对声像档案管理工作的加强探讨 摘要:声像档案是指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在从事各种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照片、底片、影片、唱片、录音带、录像带等不同材料为载体,以影像、声音为主,并辅以文字说明的历史记录。声像档案是一个单位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声像档案;档案管理;管理工作 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展及办公条件的改善,在机关工作和各类活动中形成了大量的声像档案。为了更好地保护好、利用好这些生动、形象的特别载体档案,我们就房山区 161 个立档单位的声像档案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声像档案普遍存在着归档不完整、保管条件差、管理混乱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档案的完整和声像档案的保管及利用。声像档案管理严重滞后于档案工作的整体进展水平,已到了非抓不可的程度。因此,实行有效措施,加强声像档案管理工作刻不容缓。 一、声像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声像设备存在着"一硬一软"的现象 "一硬"是指声像设备数量多。随着社会的进展及工作需要,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声像设备有了很大改善。在调查的 161 个单位中,仅有 21 个单位没有声像设备,占 13%,87%的单位都有 1 台以上的声像设备,设备总数达 671 台(架)。从总体讲,声像设备可算比较"硬"。"一软"是指声像设备管理之乱。有 101 个单位没有制定声像设备管理制度或相应的使用要求,占 62%,致使有的设备闲置,没人会用,难以充分发挥作用;有的设备存放在科室或个人手中,没有合理利用;有的设备使用人员不明确或频繁变动,设备不能有效地利用。从而形成了"硬件硬、软件软"的现状,而且"软"的方面直接影响了"硬"的方面作用的发挥,最终造成一些重要活动没能及时摄录,档案没能完整保存下来,给以后声像档案的产生及归档留下了隐患。 (二)摄录人员中存在着"一强一弱"的现状和两种误区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摄影录人员在各自单位中直接从事着产生声像档案的工作,并决定着声像档案的数量和质量。调查反映出在摄录人员中存在着 "一强一弱 " 的现状。"强"表现在所调查单位的 443 名摄录人员中,有专职 156 人,兼职 287 人,平均年龄 35 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 72%。队伍强大、年龄适中、文化程度较高这是"强"的一面;"弱"表现在 443 人中,专业工龄 1 至 5 年者 381 人,占86%,5 年以上者仅占 14%。经过专业培训的共 68 人,仅占 16%,其中 1 至 3 个月短训(摄录专业)的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