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朝兵器和军政我国历史上的唐朝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王朝,在这个阶段,汉民族的构成基本定了下来,而原来横行欧亚大草原的突厥实力被逐出中国的实力范围,而中国的封建制度在这个时期也达到鼎盛阶段。版图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财富之多得无法计数,而此时,作为国家国防基础的军队又是装备了些什么武器呢?军队的编制是怎样组织的?作战样式又是怎样开展的?这就是这节课需要探讨的地方。唐代兵制唐朝军队的编成主要来源于府兵。府兵,泛指军府统领的兵士,是唐前期军队的主体。简单的说就是该制度最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当时政府实行均田制,将无主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农民则以向政府缴纳赋税和服兵役、徭役为代价。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府兵参战武器和马匹自备,全国都有负责府兵选拔训练的折冲府。出兵征防则由朝廷命将统率,调遣时必须持兵部所下鱼符,经州刺史和折冲府将领勘合后,才得发兵。战争结束则兵散于府,将归于朝。这样,将帅就不能拥兵自重。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建于大统年间(535〜551),历北周、隋至唐初期而日趋完备,唐太宗时期达到鼎盛,贞观十年(636),太宗整顿府兵制,军府更名为折冲府,全国折冲府最多时有 633 个。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5)停废,历时约二百年。早期唐朝军队沿用“府兵制”。以均田制的农户为基础,于天下各道、州、县要冲设军府六百三十四所,总称折冲府,依编制规模大小分置上、中、下三等,府长官折冲都尉(正四品),副长官左、右果毅都尉,在府下设有团(又称营),官校尉,以营为基本单位。团下有队,设队正,队下为伙,设伙长。每营下辖五队,每队下领三伙,每伙领五位什长,各领十丁。折冲府主管各地戍军及军户,府依规模分上、中、下三等,兵役以一年五番轮流执役,约为 1000-4000 人,最多时全国有六百多府,共计军卒七十余万。常年保持三分之一在役。于中央设十六卫将军衙门专事天下军马,分别为: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金吾卫、左右领军卫、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除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督京师兵马外,其他各卫还兼领关中三百多府府兵。最高上将军基本不设、以大将军总领诸卫,十六卫每卫长官为赐号将军、下设中郎、中郎将、左右郎将、以及录事参军、仓曹、兵曹、骑曹、胄曹参军。每卫维持卫军 25000-40000 人,所领为常备军。卫军基层营编制略高于府兵,习惯统称为鹰扬卫,营官上多一级旅帅,长官为鹰扬郎将,品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