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经济学演变阶段及特点(了解一下)第一阶段,大致从20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发展经济学发展的特点可以用惟资本化、惟计划化和惟工业化来概括。第二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在第一阶段极力推行工业化政策,农业和农村地区的发展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所以发展中国家虽然在工业化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付出了很大代价,即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和农村地区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也人满为患。第三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这一阶段,出现新古典主义的、鼓吹自由市场经济力量的经济理论和政策。在理论方面,出现了供给经济学。在政策方面,出现了鼓吹在发达国家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在发展中国家实行私有化、非计划化和减少政府干预的潮流。第四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世界经济日益国际化、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以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络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竞争体系。在这种高新技术竞争体系下,世界生产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但是在高新技术领域中,发展中国家却没有获得相应的发展,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高新技术领域上的差距扩大了。第五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那些按照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进行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国家却遭受严重的失败,从而使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在人们的心目中大打折扣。线性阶段理论(有哪些阶段及每个阶段的特点)1.传统社会阶段。特点是:(1)经济处于原始状态。(2)没有现代科学技术,赖以生存的产业以农业为主。(3)社会结构僵化,阻碍经济变革。(4)整个社会生产力低下,人均收入仅能够维持生存。2.为起飞创造条件阶段。特点是:(1)新的科学技术正在应用于农业和工业。(2)金融机构开始出现。(3)交通运输状况得到很大改进。(4)商业范围扩大。(5)新的生产方法开始出现。3.起飞阶段——最关键的阶段特点是:(1)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2)农业中的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转移。(3)人均产值大幅度提高4.向成熟推进阶段特点是:(1)新投资维持在相当高的水平。(2)经济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加强。(3)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持续增长。5.高额群众消费阶段。特点是:(1)主导部门已经转移到耐用消费品的生产部门和服务业。(2)技术工人在劳动力中的百分比和城市居民在总人口中的百分比呈上升趋势。(3)社会福利和保障事业得到深入发展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特点是:(1)主导部门转移到以服务业为代表的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部门.(2)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那些可能妨碍社会顺利发展的社会问题等。二、哈罗德—多马模型20世纪4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Harrod,R.F.)美国经济学家多马(Domar,E.D.)几乎同时推演出极为相似的长期经济增长理论,即第一个广为流行的经济增长模型。合称为哈罗德—多马模型(Harrod-DomarGrowthModel)。一国的经济增长率由储蓄倾向及资本—产出比所决定。g经济增长率,是国民收入增量与国民收入之比;s储蓄倾向,平均储蓄率,储蓄在国民收入中的比率;K资本—产出比率,即投资系数或加速系数,它是指生产单位产出所需要的资本量。三、刘易斯的两部门剩余劳动理论模型1、假设:不发达国家是由传统的农业部门和城市中的现代工业部门两个部门组成的。现代工业部门的资本家是追求最大利润的。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不变,且至少比农业部门的工资高30%左右,劳动力无限供给现代工业部门中的投资来自工业部门的利润,而资本家则把其所有利润都投入到工业部门当中。2、内容:两个阶段理论K3>K2>K1IOL工业部门的劳动数量SK2K1K边际产量wA30%L1L2L3s1D1D2D3F1F2F3OA为传统农业部门工资水平ow是现代工业部门的实际工(1)无限供给与转移阶段WS(2)正常的劳动需求阶段SS1刘易斯模型实际上描述了一个经济从传统农业为主的经济向以现代工业部门为主的经济过渡的整个过程。四索斯模型的内容(1)对于储蓄资源的分配经济增长来自对社会储蓄资源的分配,具体分配按照以下方式进行:△k=s·f(k)-nk其中:s=储蓄率,n=人口增长率,k=K/L=人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