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变换时半水煤气借助于催化剂的作用,在一定温度下,水蒸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的工艺过程。通过变换即除去了一氧化碳,又得到了合成氨的原料气氢和氨加工的原料气二氧化碳。 近年来,变换工段由于采用了低温高活性的催化剂和高串低,高-低-低(俗称“中串低”、“中-低-低”),全低变等多种新工艺流程,加强了热量回收利用,工段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1 、一氧化碳变换反应的基本原理时什么?其反应的特点时怎么样的? 一氧化碳变换反应是在一定条件下,半水煤气中的一氧化碳和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和二氧化塔的工艺过程。 CO + H2O <==> CO2 +H2+41kj/mol 这是一个可逆放热反应,从化学平衡来看,降低反应温度,增加水蒸气用量,有利于上述可逆反应向二氧化碳和氢气的方向移动,提高平衡变换率。但是水蒸气增加到一定值后,变换率增加幅度会变小。 温度对变化反应的速度影响较大,而且对正逆反应速度的影响不一样。温度升高,放热反应即上述变换反应速度增加的慢,逆反应(吸热反应)速度增加得快。因此,当变换反应开始时,反应物浓度大,提高温度,可加快变换反应,在反应的后一段,二氧化碳和氢的浓度增加,逆反应速度加快,因此,需降低反应温度,使逆反应速度减慢,这样可得到较高的变换率。 提高变化压力,分子间的有效碰撞次数,可以加快变换反应速度,提高催化剂的生产能力。 2 “高串低”工艺与传统的高温变换工艺主要有什么不同?有何优点? 传统的高温变换工艺,变换炉入口温度一般控制在320~340℃。在流程设置上一般是一个变换炉,炉内装填铁-铬系催化剂,分两段或三段,半水煤气从上到下一次通过各段催化此后即完成变换过程。 “高串低”工艺与创痛的高温变换工艺主要不同之处是在原高变炉之后,又串联了一个装有钴-钼系列耐硫宽温催化剂的低变炉,形成高变串低变的工艺流程。耐硫宽温变换催化剂在“高串低”工艺中被利用做低变催化剂。低变炉入口气体温度一般可控制在210~230℃。 因此高串低工艺可以减少进入高变炉的蒸汽添加量,达到节能效果。同时为调节低变炉入口气体温度,可因地制宜地设置调节水加热器或第二热水塔等回收低位余热。低变后气体中一氧化碳含量比传统的高变工艺可降低2个百分点,减轻了铜洗工段净化负荷,铜液循环量,再生能耗相应有较大幅度下降。另外,由于变换炉的提高,碳铵的产量可相应增加。 3、全低变工艺的主要特点怎样的? 全低变工艺时全部采用低温活性钴-钼系列变换...